媽媽們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哪些是對?哪些是錯?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母乳餵養的小秘密, 走出誤區, 正確餵養。
母乳餵養的7個誤區
誤區一
六個月之後, 母乳就沒什麼營養了
正常情況下, 寶寶從出生到六個月, 完全依靠母乳餵養, 就能獲得成長所需的全部營養。 六個月以後, 寶寶成長所需養分, 單純依靠母乳已經不夠, 需要添加輔食。 有些早產寶寶或者過敏體質的寶寶, 由於身體的原因, 需要完全依靠母乳餵養到八、九個月, 甚至更長。
直至上個世紀初, 絕大多數的寶寶在一歲之前都是完全依靠母乳餵養。
誤區二
月經會影響奶水品質, 寶寶不能吃
月經來潮後, 乳汁品質並不會變差, 但有時會比較濃縮, 部分產婦乳汁的分泌會有所減少。 乳汁中所含蛋白質及脂肪的品質也稍有變化, 蛋白質的含量偏高些, 脂肪的含量偏低些。 這種乳汁有時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症狀, 但這是暫時的現象。 待經期過後, 就會恢復正常。
出現這些情況主要是因為體內催乳素水準的改變, 但是由於乳汁的分泌很大程度上與寶寶的吸吮和產婦的飲食密切相關, 所以, 適當增加寶寶每天的吸奶時間和次數可達到促進乳汁分泌的效果。
誤區三
奶水清淡=沒營養, 喂不飽寶寶
很多媽媽認為“奶水清淡=沒營養”, 其實, 這是個很大的誤區。 外觀看上去清淡的奶水其實營養並不一定比濃厚的奶水差, 只是奶水成分稍有不同。
產後1~2周內分泌的奶水外觀淡淡的, 確實有些像水, 但這種初乳裡所含的蛋白質較多、脂肪較少, 微量元素鋅及免疫物質也都較以後分泌的成乳多。 因此, 看起來清淡的奶水實際上對新生兒是非常珍貴的, 有利於增強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
而且, 每一次分泌的乳汁按照取乳部分不同而不同。 最初吃的一部分乳汁, 脂肪相對較低而蛋白質相對較高, 顏色也較清淡。 以後越吃脂肪相對越高, 因此後面一部分奶, 看起來似乎濃些。
誤區四
哺乳期需要喝很多湯水來保持奶量
一般老人家都會認為母乳餵養的媽媽每天都要吃很多肉、雞蛋、多喝點下奶的湯水。 為了寶寶, 很多媽媽就大吃特吃, 最後不僅身材走樣, 還會因為長期吃得油膩更容易導致乳腺炎。
哺乳期確實需要媽媽吃得好, 但這並不代表要多, 應該吃得聰明、吃得適量。 哺乳期媽媽只需每天比普通女性額外攝入300-500卡路里的熱量就可以為寶寶提供奶水。 同時, 不要吃高糖、高脂肪沒有營養的垃圾食品, 如糖果、甜點、碳酸飲料和包裝食品等。
誤區五
媽媽生病了, 不能給寶寶哺乳
媽媽感冒期間是可以繼續喂哺母乳的。 媽媽感冒時, 體內也會產生針對感冒病毒的抗體, 抗體會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 從而預防寶寶免受感染。
只要媽媽感冒後只要注意衛生, 勤洗手、戴口罩, 就可以有效減少病毒感染寶寶的機會。
誤區六
給寶寶吃夜奶, 更易產生蛀牙
給寶寶吃夜奶, 並不是造成寶寶蛀牙的主要原因。 寶寶蛀牙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好好清潔口腔。
定期看牙醫檢查牙齒、定期塗氟、做好牙齒清潔等等, 這些都比強力戒掉母乳夜奶要來得重要。
誤區七
哺乳期媽媽不可以減肥
一般地, 人們都會認為哺乳期最好不要減肥。 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 新媽媽就應該要不顧自己形象地胖下去,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其實, 產後6個月內, 是媽媽整個身體的“再造“階段, 母體的荷爾蒙會迅速恢復, 同時新陳代謝的速率也會恢復正常甚至加快, 所以, 產後6個月可說是“減重的黃金時期”,
母乳餵養的好處
1、提供足夠營養
(1)母乳含有最天然的營養成分。 母乳蛋白質中, 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 最適合新生兒和早產兒的需要, 保證氨基酸完全代謝, 不至於積累過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2)母乳成分隨嬰兒月齡增加而變化, 以適應嬰兒的需求, 是其他代乳品所無法取代的。
2、保護嬰兒健康
(1)保護嬰兒免受感染、腹瀉、中耳炎、過敏性疾病侵襲。
母乳餵養減少了細菌感染的可能, 母乳能增強新生兒抗病能力, 初乳和過渡乳中含有豐富的分泌型IgA, 能增強新生兒呼吸道抵抗力。
母乳中溶菌素高, 巨噬細胞多, 可以直接滅菌。 乳糖有助於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生長, 乳鐵蛋白含量也多, 能夠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活性, 保護腸黏膜,使黏膜免受細菌侵犯,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
(2)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危險。
母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且易吸收,鈣磷比例適宜,糖類以乳糖為主,有利於鈣質吸收,總滲透壓不高,不易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3)預防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濕疹等疾病。
(4)預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兒,成年以後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小得多。
3、促進嬰兒發育
(1)促進腦細胞和智力的發育。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較高,有利於新生兒腦生長,促進智力發育。
(2)吸吮的運動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4、利於增強母嬰感情,使新生兒得到更多的母愛,增加安全感,有利於成年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為嬰兒的情商培養奠定基礎。
保護腸黏膜,使黏膜免受細菌侵犯,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2)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危險。
母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且易吸收,鈣磷比例適宜,糖類以乳糖為主,有利於鈣質吸收,總滲透壓不高,不易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3)預防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濕疹等疾病。
(4)預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兒,成年以後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小得多。
3、促進嬰兒發育
(1)促進腦細胞和智力的發育。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較高,有利於新生兒腦生長,促進智力發育。
(2)吸吮的運動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4、利於增強母嬰感情,使新生兒得到更多的母愛,增加安全感,有利於成年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為嬰兒的情商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