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 對於正常人來說, 血糖受多種因素影響, 能夠在神經、內分泌等的調節下維持動態平衡的。 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 胰島素分泌功能失調, 一方面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表現為高血糖;另一方面, 由於人體維持血糖正常的能力減退了, 有時也容易出現低血糖。 如1型糖尿病患者, 隨著年齡增長, 自主神經系統對低血糖的反應會越來越弱, 所以容易出現反復的嚴重低血糖發作。 2型糖尿病患者, 雖然嚴重低血糖少見, 但由於多為老年患者, 許多人在血糖濃度明顯低於3.5mmol/L的時候, 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心慌、手抖、饑餓、出冷汗等症狀。
一般認為, 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 同時有頭暈、心悸、汗出等症狀者, 即可診斷為低血糖症。 包括兩種情況:①反應性低血糖, 可見於少數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 由於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 可在餐後4~5小時出現低血糖;②藥物性低血糖,
低血糖症的發生常是一個由輕到重的過程。 ①輕度低血糖階段:可見汗出、心慌、面色蒼白、發抖、饑餓、乏力, 情緒和行為改變(兒童可表現為哭喊、易怒、過度頑皮, 注意力不集中, 動作不協調)。 ②中度低血糖階段:可表現為生活不能自理, 進食和飲水困難, 表情淡漠, 頭暈、精神恍惚, 頭疼、腹痛、噁心等。 ③重度低血糖階段:可表現為無法站立, 對周圍事物沒有反應, 定向力消失, 無法進食和飲水, 肢體、面部痙攣, 甚至表現為神志昏迷。 早期識別低血糖, 非常重要。 另外, 臨床上還有一種症狀不明顯的低血糖, 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