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可以治療的。 首先應注意, 在2歲多小兒學說話的高峰期, 有時會出現語音的重複和句子的中斷, 這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一個自然現象, 一般稱為“暫時性結巴”, 隨著小兒的發育成熟, 多數能自然矯正。
以下情況都可以導致口吃的發生
遺傳因素是會導致口吃。 有關研究表明, 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 大量證據也已顯示某些情況下, 遺傳因素會導致口吃。 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已經確定了遺傳基因對於言語障礙的重要性。
除了遺傳因素會導致口吃外, 口吃還和下面的原因有關。
(1)整個語言神經功能有障礙。 即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係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
(2)疾病。 如果寶寶腦部曾經受到感染或者是曾經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紅熱等傳染病後也易引起口吃。
(3)模仿和暗示。 寶寶好奇心非常重, 如果身邊人有口吃的疾病, 寶寶為了好玩, 也會跟著那個人學, 學著學著也許寶寶就真的會變得口吃了。
(4)如果寶寶經常會一句話停頓第五次才說完, 這是正常現象, 這是因為寶寶剛學說話, 語言功能還不夠完善, 隨著年齡增長, 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小兒口吃怎麼辦
1、當孩子說話結巴時, 家長不要大聲訓訴, 更不要嘲笑, 要善於誘導, 不可操之過急, 要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 耐心是最為重要的。
2、想辦法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如果孩子口吃稍好一些, 家長應及時給予鼓勵, 增強孩子戰勝口吃的信心。
3、進行語言訓練, 一定要在肌肉放鬆時練習發音, 讓其放慢說話速度, 延長說話時間, 進行反復訓練。
4、儘量避免與口吃兒童的接觸, 以免相互影響。
5、對於慣用左手的孩子, 不要強迫孩子改用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