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使用胰島素病人的增多, 胰島素的不良反應也開始顯現, 而過敏反應只是不良反應中很少見的一種。 其過敏的原因是胰島素注入人體後, 機體的免疫系統會對其發生免疫反應, 這種反應與個體差異和免疫功能強弱有關, 絕大部分病人對胰島素無不良反應, 極少數病人注射胰島素後會出現發熱、皮癢、浮腫、哮喘等, 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胰島素過敏反應。
胰島素過敏反應的種類及其治療方法
1.局部反應
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瘙癢、水泡、硬結, 常在注射後2~12小時發生, 持續2小時後會逐漸消退。
治療:①注入胰島素要深一些,
2.全身反應
表現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腫、呼吸困難、哮喘, 重者可發生休克, 多發生在停用胰島素數月後又恢復使用胰島素的病人。
治療方法有兩種:①、緊急脫敏:將4u正規胰島素溶於40ml生理鹽水中, 在稀釋至400ml, 即得0.1ml中含0.001U, 開始注射0.1ml, 如無反應, 每15—30分鐘加倍注射, 以至需要量。 其過程做好過敏性休克搶救的準備。 ②、非緊急脫敏:用上述脫敏液從0.001U開始, 如無反應, 每4小時一次皮下注射, 每次劑量加倍, 共4次。 第二天亦4次, 從0.01U開始, 每次劑量加倍。 第三天4次, 從0.2U開始, 每次加倍, 以後依此法遞增至需要量。 脫敏後不能中途停用, 以免再用後有過敏反應。
若出現浮腫,
若出現屈光不正, 多見於初治患者, 表現為視物模糊, 遠視。 是由於治療後血糖迅速下降, 使晶狀體和玻璃體內滲透壓不平衡所至, 當血糖控制穩定後, 症狀迅速消失, 無需處理。
若出現皮下脂肪萎縮, 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 並採用室溫胰島素注射, 熱敷注射部位和使用高純度的胰島素, 可減少發生機會。
胰島素過敏反應產生的機制目前並不完全清楚, 一般認為可能與胰島素製劑中的污染物、延遲劑或胰島素本身引起的免疫應答有關。 動物胰島素由於含有雜質蛋白, 過敏反應較人胰島素多見。
為了避免胰島素過敏反應, 國外有文獻認為人胰島素類似物(如來得時)的免疫源性較人胰島素更低, 更適合人胰島素過敏的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