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腦癱姿勢異常有哪些表現

小兒腦癱這個疾病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科疾病了, 這個疾病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 給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都帶來嚴重的傷害, 對於小兒腦癱姿勢異常有哪些表現呢?讓我們的專家來給朋友們介紹一下吧:

小兒腦癱為腦性癱瘓的簡稱, 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 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 腦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由於類型、受損部位的不同而表現各異。 若同時存在兩種類型, 則表現更為複雜, 即使單一種類型,

在不同年齡階段, 表現也不一樣。 雖然臨床表現錯綜複雜, 但腦癱小兒腦癱姿勢異常主要有以下表現。

1、直立位

正常3~4個月的小兒當扶其腋下呈直立懸空位時, 表現為雙下肢屈曲, 6個月扶成直立位時, 下肢能支持體重。 腦癱小兒直立懸空位時往往兩下肢內旋、伸直、足尖下垂, 兩下肢由於內收肌張力增高表現為兩腿交叉呈剪刀狀。 腦癱小兒直立位時, 頭、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 髖腰部側彎;或表現為兩大腿內旋, 膝半屈, 下肢呈X形, 足尖著地。

2、俯臥位

由於緊張性迷路反射延緩消失, 嬰兒時期(3~4個月以後)表現為俯臥位時屈肌張力明顯增高, 四肢屈曲, 臀部高於頭部;或不能抬頭, 雙上肢不能支撐軀幹,

肩部著床, 臀部高舉;或上肢內旋、屈曲, 兩手握拳, 下肢伸直, 內收內旋, 足尖朝內;也可表現為一側異常, 一側上肢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 圖中所示為左側受累。

3、仰臥位

也受緊張性迷路反射影響, 頭後仰, 下肢伸直, 有時呈角弓反張姿勢。 由於不對稱頸緊張反射持續時間延長(正常小兒4~5個月時消失), 表現為頭轉向一側時, 枕部的一側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狀, 面部一側上下肢伸直。 有時呈 Mom反射狀姿勢。 有時呈雙下肢伸直。 四肢肌張力低下, 仰臥位時腕、肘、肩、髖、膝、踝等關節均可同時平置於床面, 呈青蛙仰臥狀

4、由仰臥位

牽拉成坐位小兒仰臥位, 檢查者握住小兒雙手, 緩緩從仰臥位拉成坐位, 觀察在牽拉過程中姿勢的變化。 正常小兒4~5個月時頭即不再明顯後垂,

兩上肢能主動屈曲。 3~4個月以後的腦癱小兒可表現為軀幹拉起, 但頭後垂;一側下肢伸直, 足蹠屈;雙下肢均伸直伴足蹠屈;一側上肢正常, 呈屈肘動作, 另一側伸直;牽拉時不經坐的過程直接成為直立姿勢;頭極度後垂, 脊柱背屈。

除了以上姿勢異常意外, 腦癱患兒還表現為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肌張力異常、反射異常等。

上文中我們給朋友們介紹了關於小兒腦癱姿勢異常有哪些表現的問題了, 大家現在的已經對於這個問題都明白了吧, 小兒腦癱這個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 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的, 提醒朋友們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以免發生了誤診的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