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怎麼診斷血栓性靜脈炎?

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發生炎症, 簡稱為靜脈炎, 根據病變部位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兩種。 淺靜脈炎患者, 患肢局部紅腫, 疼痛, 行走時加重, 可觸摸到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

血栓性靜脈炎可以發生於身體的各個部位, 通常多發於四肢, 其次是胸腹壁, 極少數呈遊走性發作。 那麼靜脈炎中醫如何分型呢, 我們一起看一下專家做的介紹:

1、硬結型:沿給藥的靜脈節段疼痛, 觸痛, 靜脈變硬, 觸之有條索狀感;

2、壞死型:沿血管周圍有較大範圍的腫脹, 形成瘀斑達皮肌層。

3、即紅腫型:靜脈周圍有紅腫,

沿靜脈走行發紅, 觸痛明顯;

通常情況, 靜脈炎會發生於長期靜脈注射後, 創傷、手術、妊娠、分娩、心臟病、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臥受潮濕等, 較常見是各種外科手術都會引發靜脈血栓的形成, 從而形成靜脈炎。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 是位於人體體表可視靜脈發生的血栓性炎症。 中醫屬“黃鰍痛”、“脈痹”範疇。 中醫認為血栓性淺靜脈炎多與絡脈阻滯不通有關。 絡脈既是氣血運行的通路, 也是病邪侵襲人體的通道, 由於絡脈細小迂曲, 血流緩慢, 發病也不像經脈那樣快速傳變, 而是以絡脈不通為突出表現。 中醫一向在治療疾病方法有深刻的研究。

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標準:

急性期

1、臨床上發病突然, 患肢腫脹、疼痛、皮膚顏色呈暗紅色, 肢體皮溫升高。

2、急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應該與盆腔腫瘤、急性彌散性淋巴管炎以及急性動脈栓塞相鑒別。

3、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應與小腿肌炎、小腿纖維組織炎、小腿肌勞損及膕窩囊腫, 以及小腿深部組織腫瘤相鑒別。

慢性期

即為深部靜脈血栓形成後遺症。 因靜脈血回流障礙, 故下肢腫脹為凹陷性腫脹, 站立、久坐、遠行後明顯, 休息或平臥後減輕, 晨輕暮重, 長時間後, 肢體呈鬱滯性皮炎, 甚則皮膚色素沉著、淺靜脈怒張、淺表性潰瘍, 進一步演變為“老爛腿”、“裙邊瘡”, 長期不愈。 即使創口癒合, 但很快又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