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早認字早閱讀的意義何在?

有網友認為:孩子早認字就能提早自主閱讀, 提早自主閱讀對於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掌握知識以及培養學習和寫作能力等方面, 都很有好處。
對此談談我的看法。
女兒好好快4歲的時候開始對文字發生興趣, 通過平時在路上看路牌、講故事時認識的字, 她已經能讀一些很簡單的書了。 (參見:4歲篇:關於認字這件事兒)那個時候, 她是一個字一個字來讀的, 比如:“小-白-兔-對-小-黑-兔-說-你-真-黑”, 如果一邊讀一邊理解這句話, 除了理解每個字的意思之外, 還需要有一個更複雜的思維轉換, 那就是由字到詞再到句子的過程。
 
我們知道, 文字是一種抽象符號, 即使是漢字這樣的象形文字, 和圖形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們成人讀文字時, 需要先把這些文字符號轉化為它的具體含義, 再去理解整句話的意思, 這裡面有一個思維轉換的過程, 而對於幼小的、尚沒有建立豐富感觀和認知經驗基礎的孩子而言, 這種思維過程的實現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當然, 我不否認有神童的存在, 那不屬於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列)
好好認字以後, 基本上還都是讓我讀故事給她, 剛認字的時候, 她拿起書來看, 純粹是覺得好玩。 現在好好快5歲了, 已經真正進入閱讀的敏感期, 隨著她認字越來越多、思維也進一步發展後, 才真正能沉浸在書中。 通過與她的溝通我發現,
除了那些我以前講過的書, 或是書中講到的是她接觸過的事情之外, 如果自己看新書的話, 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往往會有一定的局限。
成人讀書給孩子, 和孩子自己閱讀, 是完全不同的。 成人讀書時, 對詞彙的連貫、融合故事情節的語氣語調, 以及在孩子提出問題及時講解, 才能讓孩子真正理解和感受書中的內容。 所以, 很多上學之後的孩子, 雖然認識了很多字, 還是更願意讓父母讀書給他聽。 此時請不要焦慮, 不要擔心怎麼認字了還不能自主閱讀啊, 欣然讀給孩子就好了。
薛湧在《一歲就上常青藤》(雖然書名比較功利, 內容還是不錯的, 推薦有興趣的朋友看看)一書中有下面這樣一段話, 是他轉載的塔夫脫大學教授Maryanne Wolf在《閱讀大腦的故事和科學》中的一個研究結果:
“真正的閱讀需要把大腦不同部位複雜的功能綜合起來。
這包括視覺、聽覺、語言、概念生成等等。 這些功能的整合, 要依靠所謂的“髓鞘形成(myelination)”。 .....。 “髓鞘形成”一般要在5到7歲之間完成。 男孩在這方面則偏晚一些。 ”——懶媽補充:這個研究結果, 其實和蒙台梭利經過長期觀察得出的——兒童閱讀敏感期要在5歲左右才能到來, 是非常吻合的。
“Maryanne Wolf的理論基本上解釋了為什麼在世界範圍內讀書識字是從5到7歲之間開始(懶媽補充:人類大腦永久記憶也是從5歲以後開始的, 此時最適合開始抽象知識的學習)。 如果把這個過程強行推前, 比如在四五歲之間開始, 就等於讓孩子執行一些他們的大腦還不具備的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 孩子可以憑藉視覺或者聽覺機械地“閱讀”, 其實不過是對聲音和圖像的死記硬背而已, 創造的是一種“閱讀”的假像。 ”
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孩子今後在學校中的表現, 並不取決於早期的閱讀能力, 而取決於其詞彙量的多少和豐富性。 Maryanne Wolf的理論在這方面得到了兩位早期教育專家Betty Hart和Todd Risley的研究的支持。 他們調查了在3個不同階層中的孩子詞彙量的發展, 結果發現:孩子運用的詞彙, 有86%~98%是來自家長和他們講話時所用的詞彙。 在4年的時間內, 專業人士階層(professional class)的孩子會聽到450萬個詞;勞動階層的孩子會聽到260萬個詞;靠政府福利救濟生活的家庭的孩子, 則僅聽到130 萬個詞。 假設這些孩子的智力基因基本一樣,
他們的語言經驗則完全不同。 專業階層和靠領救濟生活的階層的孩子, 在4年內從家長那裡所聽到的詞彙竟然相差320萬!這種不同, 也決定性地影響了他們在學校的學業表現。 ”
所以, 在孩子小的時候, 家長要多和孩子做互動, 多交流、多讀書給孩子, 更要讓孩子多接觸真實的環境, 通過大量的實際經驗來豐富他的感知、從而提高思維和理解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提早教孩子認字、期待孩子通過自己閱讀達到豐富詞彙量、提高寫作等目的。 其實孩子從一出生就在學習, 孩子的早期發展過程中, 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 遠遠不是我們想像的識字看書那麼簡單。 有的網友提及一些早慧兒童的例子, 這些孩子成長的各方面因素並沒有被充分提及, 我覺得咱們做父母的還是不能因為一些宣傳出來的個別例子而忽略了孩子正常的發展規律。
我覺得咱們做父母的還是不能因為一些宣傳出來的個別例子而忽略了孩子正常的發展規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