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不肯吃飯的男孩

小光是個六歲男孩, 一年級小學生。 媽媽和爸爸在外地做生意, 經常不在家, 小光和爺爺奶奶在一起。 最近, 小光常常不肯吃飯, 不吃不喝, 像個病人一樣。 鬧得爺爺奶奶很頭疼, 每到這時只好招呼小光的媽媽過來。 小光的父母也不知怎麼回事, 只記得起初好像很偶然。 那是他們從外地回家的一天晚上, 小光突然地就不想吃飯, 什麼也不說。 那次, 媽媽關切而焦急地勸慰小光說, 你不好好吃飯怎麼行, 那會得病的。 媽媽還專門給小光做了愛吃的飯菜, 陪著小光吃完。 此後, 小光常常隔一些日子就不肯吃飯了,
而且隨後真的就鬧病, 鬧病了就更是不吃不喝。 每到這時候, 在外地做生意的媽媽就只好回來親自照顧小光。 說來也怪, 只要媽媽回來, 小光就什麼毛病也沒有了。

孩子到底是怎麼了?小光媽媽很困惑。

原來, 小光出生不久, 爸爸媽媽就到外地去經商了。 小光的幼年是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 在爺爺奶奶這裡, 還有叔叔的一個孩子, 總算讓小光有個玩伴兒。 但是, 叔叔家的弟弟每天都能見到爸爸媽媽, 這讓小光很不是滋味, 他也想每天見到爸爸媽媽。 後來, 小光上學之前, 爸爸媽媽回到家鄉經商。 雖然他們還是那樣忙, 還是沒有時間經常和小光在一起, 上學放學總是爺爺接送, 不過, 畢竟小光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媽媽,

有時候也能和媽媽一起去逛街。

入學不久的一天晚上, 小光無意間聽到爸爸媽媽商量說:看來孩子上學沒問題了, 現在讓爺爺再接送一段時間, 再大些就可以自己上學放學了。 過些日子, 我們還到原來的地方去吧。 雖然小光沒有完全聽清爸爸媽媽的話, 但是有一點聽懂了, 就是爸爸媽媽又要離開他。 於是, 第二天, 小光就沒有心情吃飯了。 後來就經常如此, 而且經常鬧病。

我們可以把這種不期望行為叫做問題行為。 小光為什麼出現問題行為呢?

應該說, 是成人慢慢地“強化”出來的。 在行為心理學上, 如果一個行為發生後, 造成一個直接的有利的結果, 從而使人更有可能以後再次從事這個行為, 叫做“行為強化”。 這個增強了行為發生概率的結果,

叫做強化刺激。 心理學家桑代克用貓的實驗證明了行為強化的基本原理。 他把一隻饑餓的貓關進籠子, 在籠子外面貓能看見的地方擺上食物, 在籠子上安裝一個機關, 只要貓用爪子擊打一根杠杆, 籠門就會打開。 當貓剛一被放進籠子時, 它做出很多種行為, 比如抓咬籠子上的欄杆, 把爪子從欄杆縫隙中伸出, 以及試圖從欄杆之間擠出杠杆, 籠門打開了, 貓於是能夠走出籠子吃食。 每一次桑代克將饑餓的貓放進籠子, 貓都用更短的時間擊打杠杆打開籠門。 最後, 桑代克只要一將貓放進籠子, 它就馬上去擊打杠杆。 因為這個行為在此之前導致了一個直接結果——逃出籠子和得到食物。 逃出籠子和得到食物,
就是對貓擊打杠杆的行為起到強化作用的結果。

對人來說, 這個強化刺激的結果, 可以是任何東西, 食物、金錢、語言、表情, 而被人關注往往就是一個很好的強化刺激。 回到小光的行為上來, 最初不想吃飯, 只是因為不願媽媽爸爸離開而出現的一個偶然行為。 他沒想到的是, 這個行為得到了媽媽的關注這樣一個很不錯的結果, 他的行為被強化了。 於是, 只要他想見到媽媽並得到媽媽的關注, 就不知不覺地出現了不吃不喝、進而鬧病的行為。 孩子身上的許多行為, 不論是我們期望的行為還是不期望的行為, 都是這樣被成人的“關注”培養起來的。 我們可能認為親子之間孩子是被動者, 其實, 孩子往往就是這樣“主動”地控制著成人。

至於小光隨著不吃不喝而鬧病, 是當初媽媽那句話的暗示作用導致的軀體化現象, 小光只是“扮演病人”, 根本不是真的有病。

面對小光的問題行為, 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 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小光的問題是行為強化的結果, 就需要採取“行為消失”的矯正對策。 所謂行為消失, 是指如果一個行為不再造成具有強化作用的結果, 人就會停止這個行為。 繼續前面的動物試驗, 當貓不再因為擊打杠杆而得到食物的時候, 擊打杠杆的行為就慢慢地消失了。 就小光的行為說, 矯正的辦法就是在小光不吃不喝的時候, 成人要克制自己, 不讓小光在此時得到被關注這一結果。

小光的媽媽採取了行為消失的矯正對策, 在小光出現不吃不喝的行為時不再去關注他。但是,似乎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小光更強烈地表現出不吃不喝,病症好像也更嚴重了,而且還有強烈的消極情緒。怎麼辦?

這是行為消失過程的一個規律。就是一旦行為不再得到強化,它的頻率、持續時間或強度在這個行為減少和最後消失之前,有一個暫時的增強過程。比如,前面的動物實驗中的貓會更強烈地擊打杠杆,這叫做消失前的爆發。消失前的爆發中的異常行為還包括強烈的情緒反應。此時如果停止使用行為消失的矯正措施,那麼,不僅會前功盡棄,使相關行為得不到矯正,而且還會使相關行為表現得更為強烈和鞏固。小光的媽媽領會了這個道理,終於咬牙挺了過來,使行為矯正順利進行下去了。

小光的問題行為消失了好長一段時間了。小光媽媽剛剛要感到心安,忽然有一天,小光的問題行為再一次發生了。這也是行為消失中的一個規律,行為在停止發生一段時間後會再次發生,這叫做自然恢復。如果此時行為得到了強化,那麼行為消失措施將失去效果,使行為出現反彈,今後矯正起來就更加困難。如果此時能做到不讓行為得到強化,那麼,相關行為不會持續多久,就會最後徹底歸於消失了。正是小光媽媽的持之以恆,最終使小光告別了不吃不喝扮演病人的行為。

當然,類似小光的行為也有其合理性。父母應該適當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給孩子必要的關注。這是問題的另一面。這裡我們只是強調,不要在孩子出現帶有要脅成人的行為時再去給孩子以“關注”,以免無意間“強化”了孩子的問題行為。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在小光出現不吃不喝的行為時不再去關注他。但是,似乎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小光更強烈地表現出不吃不喝,病症好像也更嚴重了,而且還有強烈的消極情緒。怎麼辦?

這是行為消失過程的一個規律。就是一旦行為不再得到強化,它的頻率、持續時間或強度在這個行為減少和最後消失之前,有一個暫時的增強過程。比如,前面的動物實驗中的貓會更強烈地擊打杠杆,這叫做消失前的爆發。消失前的爆發中的異常行為還包括強烈的情緒反應。此時如果停止使用行為消失的矯正措施,那麼,不僅會前功盡棄,使相關行為得不到矯正,而且還會使相關行為表現得更為強烈和鞏固。小光的媽媽領會了這個道理,終於咬牙挺了過來,使行為矯正順利進行下去了。

小光的問題行為消失了好長一段時間了。小光媽媽剛剛要感到心安,忽然有一天,小光的問題行為再一次發生了。這也是行為消失中的一個規律,行為在停止發生一段時間後會再次發生,這叫做自然恢復。如果此時行為得到了強化,那麼行為消失措施將失去效果,使行為出現反彈,今後矯正起來就更加困難。如果此時能做到不讓行為得到強化,那麼,相關行為不會持續多久,就會最後徹底歸於消失了。正是小光媽媽的持之以恆,最終使小光告別了不吃不喝扮演病人的行為。

當然,類似小光的行為也有其合理性。父母應該適當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給孩子必要的關注。這是問題的另一面。這裡我們只是強調,不要在孩子出現帶有要脅成人的行為時再去給孩子以“關注”,以免無意間“強化”了孩子的問題行為。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