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痛時, 不懂得訴述病情, 家長一定不能大意。 腸套疊也叫“腸子打結”, 是病兒腹內一部分腸管套入了鄰近另一部分腸管腔內, 從而形成的一種絞窄性腸梗阻現象。
作為小兒常見的急腹症之一, 70%的急性腸套疊發生者為2歲以下的兒童, 病因可能與飲食規律的改變、腸道感染刺激、腸道畸形等有關, 多為回腸末端套入結腸。 另外, 它發熱等疾病也有一定關係。 小兒往往突然出現一陣陣腹痛, 面色蒼白, 出汗, 可伴有嘔吐, 嘔吐物早期為乳汁、乳塊等胃內容物, 隨後有膽汁, 還有可能拉果醬樣血便。 右上腹可捫及壓痛的臘腸形腫塊,
小兒急性腸套疊怎樣治療?
出現症狀後的47小時, 是空氣灌腸的最佳時機。 病情一旦耽誤, 可能會因被套疊部分的腸壁血液迴圈受阻, 使腸壁發生壞死、穿孔, 導致腹膜炎, 甚至死亡。 目前, 不少醫院在治療小兒腸套疊時仍使用鋇劑灌腸術。 這一治療小兒腸套疊的傳統方法可能給小兒造成意外的傷害, 如在整複(使發生套疊的腸管復位)中, 可能因壓力過大而導致小兒腸穿孔, 這會使鋇劑漏溢入小兒腹腔內, 從而對小兒造成嚴重的傷害,
小兒腸套疊飲食如何護理?
小兒腸套疊非手術治療成功後, 除一般生活護理外, 主要注意飲食護理, 飲食以易消化、清淡又營養豐富為宜, 如雞蛋羹、爛粥、爛面等, 每次食量不可過多。 另外, 還應注意避免因受涼、腹瀉而導致腸套疊復發。 手術後護理應遵醫囑, 待能口服飲食後, 則按非手術治療成功後的飲食護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