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家長批評孩子有哪些技巧?批評孩子的次數限制

孩子犯了錯誤, 作為家長就要進行適當的批評。 不過, 批評孩子不可過於盲目, 錯誤的批評方法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同時, 批評孩子還有次數限制哦。 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批評孩子的技巧和次數限制吧。

批評孩子的技巧

低聲

家長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 “低而有力”的聲音, 會引起孩子的注意, 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 這種低聲的“冷處理”, 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 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 如果正如他所想的, 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 如果父母保持沉默, 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 會感到“不自在”, 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 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 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 孩子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 願意接受家長的批評和教育, 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駡時, 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 以逃避父母的責駡。 此時最有效的方法, 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 就回敬他一句, “如果你是那個人, 你會怎麼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 該說些什麼”, 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 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適時適度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 昨天發生的事, 仿佛已經過了好些天了, 加上孩子天性好玩, 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 因此, 家長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 不能拖拉, 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家長批評孩子使用正確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批評的次數限制哦。

批評孩子的次數限制

其實, 失敗是成功之母, 失敗可以積累經驗教訓。 許多家長在寶寶犯錯誤時, 總是大加譴責、恐嚇, 卻忘記了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家長們的批評是想阻止寶寶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這樣做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 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生反叛心理。

而且, 過於頻繁的責備不僅讓孩子變得“皮”了, 對批評充耳不聞;在成長的歲月裡, 更會在他的心裡留下陰影, 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

因此, 家長批評孩子, 不妨每天只說個一兩次, 不要逢事就說, 因為有的錯誤, 孩子可能馬上就能自己明白, 不說也罷。 而對於重大的錯誤, 在批評時也應該注意兩點。 一是冷處理。 即家長在批評孩子時, 不妨放低聲音, 或採取沉默, 這比高聲大喊要更有效果, 孩子反而會更緊張, 會感到“不自在”, 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第二是要趁熱打鐵。 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 昨天發生的事, 仿佛已經過了好些天了, 加上孩子天性好玩, 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 如果覺得孩子做的錯事必須批評, 那麼別拖拉,

馬上就說, 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要注意方法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