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編想和大家聊一個孩子教育話題, 可能很多家長一看就很有興趣。 的確, 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 容易融洽, 也容易衝突, 畢竟是愛和被愛的兩方, 同時又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兩代!希望大家看完之後, 能夠好好讓孩子成長!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3件事情, 您都教孩子做了嗎?
1、做一頓飯
會做飯的孩子, 去哪裡都能活下去。 父母要教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 就是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的能力。 做飯這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不光需要孩子有很好的耐心、細心, 還將是陪伴孩子以後度過一生的基本技能。
培養能力點
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
2、給父母寫一封信
懂得感恩的孩子, 走到哪裡都受歡迎。 通過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說出對父母的愛與感謝, 不光讓孩子學會站在另一個角度去看問題, 還能讓孩子學會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培養能力點
自我反思能力、情緒調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獨立生活一周
走出爸爸媽媽的保護傘, 孩子們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要為自己負責。 讓孩子真正地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 讓孩子主動去與陌生的孩子交流、成為朋友。 學會獨立, 孩子就能自信面對風雨, 茁壯成長。
培養能力點
自我管理能力、與人溝通能力、適應環境能力
為了完成這3件事情, 需要適宜的前期準備, 並創造合適的環境。
1、讓孩子們自己動手
相信孩子的能力, 引導孩子去做, 但不幫孩子們完成。 通過提問及鼓勵, 幫助孩子自己去完善做事情的方法, 進而真正地突破自我。
2、父母先給孩子寫一封愛之信
父母先走出第一步, 給孩子表達愛的勇氣與榜樣。 從父母的身體力行中, 讓孩子慢慢去學會感恩與表達。
3、幫助孩子建立互助團隊
團隊建設是最考驗孩子們的溝通與協調能力的, 孩子們要學會與人交往, 並建立良好的互助關係, 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並真正地變得獨立, 獲得獨當一面的自信心。
孩子頂嘴怎麼辦:發掘隱藏情緒巧對階段心理
學齡前兒童
常見的頂嘴:不和為什麼
如何回應:展示良好的行為舉止。
學齡兒童
常見的頂嘴:你不懂和這不公平
如何回應:這個年齡的孩子更關注同齡人怎麼想而不是你們家長怎麼想。 他們會擺弄誘餌引你上鉤。 千萬別上鉤!學齡兒童總是需要有最後決定權。 讓孩子留著這些問題吧, 並同情性地理解他們, 試著說:“你認為我現在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 那真讓人沮喪。 你對我缺乏尊重, 現在你可以回到自己的房間裡,
在遇到“這不公平”這一類頂嘴時, 你必須積極主動。 劃定界限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內在控制力。 當你認為孩子已經準備好獨自安全地過馬路、熬夜或者約會的時候, 可以為孩子設立界限。 然後試著說:“你知道在我們的家裡, 規則是……”
青春期前的孩子
常見的頂嘴:有什麼大不了的
如何回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讓父母處於防守姿態, 他們可不會承擔責任。 假如你的女兒丟了一條對你來說很有情感價值的圍巾,你可能會突然爆發:“你怎麼這麼沒責任心!”小心——她很可能以牙還牙:“這麼說你以前從來沒丟過東西咯?請原諒我沒那麼完美!”試著不要攻擊, 而是用一些具體的詞:“你弄丟了它,
青少年
常見的頂嘴:讓我一個人呆著和這都是你們的錯
如何回應:注意——他們可能看上去像成人, 但青少年還未完全理性。 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成人、兒童不同, 而且常常覺得他們自己不會受傷害。 關注他們的回應, 並仔細聆聽它們。 讓他們知道你和他們站在一邊。 如果他們說他們想獨自呆一會兒, 請後退但不要放棄。 採取一種更精妙的方式。 不帶攻擊與責備地給他們寫張字條, 說你非常想聽到他們的回話。 讓你們的對話保持開放。 試著用低一點的聲音說話, 如果你想示範嘶吼, 你得到的也將是嘶吼。
如何改掉孩子的壞毛病
都說孩子是“小天使”,可有時他們也是“小惡魔”。因為家人不給買玩具而在地上大哭大鬧;到客人家亂翻抽屜,直接向別人要東西……孩子的壞毛病讓家長頭痛不已,卻又無從下手。其實,孩子的“壞毛病”也許是在尋求關注,家長不防嘗試以下5個法寶,幫他們改掉壞毛病。
法寶一:換位思考
用希望孩子對你的態度對待孩子,是育兒的黃金法則。
如家長起晚了,急忙把孩子叫醒洗漱。孩子動作稍有遲緩,家長就不停地催孩子“快點,要遲到了”。
家長睡過頭催促孩子,會讓他變得愛推卸責任,也不太會應對壓力,緊張時手足無措也就不足為奇。
所以,當孩子身上有不好的行為時,家長並不能打罵或者一味埋怨孩子,這樣會給他們的內心帶來傷害。你應該換位思考,想想是不是自己身上的某些缺點造成了孩子的模仿;此外,一定要有包容之心,原諒孩子的過錯,幫助他積極改正。
法寶二:氣消了再講道理
家長的管教總能招來孩子的頂嘴,此時往往火上澆油。但孩子對家長“不敬”,不一定就是“大逆不道”。
孩子也有喜怒哀樂,家長沒必要因此火冒三丈。且成年人都會在最親近和最信任的人面前表現出最“壞”的一面,何況是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急於讓他知道自己的錯在哪,並希望他們立刻改正。其實,孩子也是渴望被理解,你不妨試著聽聽他們的心聲,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問題的關鍵。
法寶三:不隨意許諾好處
當家長耗盡理智與耐心也無法安撫孩子,就可能會利誘,如承諾買玩具等。
但隨意給好處只能讓孩子暫時停止搗亂,甚至學會如何“操縱”家長。聰明的家長會冷處理:等孩子哭鬧累了,再講道理。
在孩子成長生活中,不要輕易的用物質獎勵激勵他做好事情。很多家長都喜歡承諾孩子如果他做的好就會答應他的條件,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很不正確。你應該讓孩子知道把事情做好是他的責任,而不是為了達到目的。
法寶四:“不”就是“不”
有些家長溺愛孩子,任何要求都會滿足,從不說“不”。
但許多孩子往往不能準確區分“想要的”和“需要的”。家長沒義務讓孩子事事滿意,所以要學會堅定地說“不”,並告知說“不”的合理原因。
不要過多地討價還價。否則,孩子會認為“不”並沒那麼堅定,從而使出各種招數,直到家長讓步。
法寶五:多陪孩子
孩子調皮搗蛋,有時是希望引起家人注意。若被孩子纏得焦頭爛額,可試著停下手中工作,問他想做什麼,是陪著玩球,還是一起讀書。
家長應將陪孩子當成生活的固定部分,如每週帶孩子看電影、逛書店,每晚和孩子談心,主動給孩子關注。
結語: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很重要,是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學習的學問,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特別的個體。他們慢慢會有自己的思想與思維,每個階段都要用心教導與鼓勵,或者懲罰教訓才能讓他們好好成長。好好研究探索吧!
都說孩子是“小天使”,可有時他們也是“小惡魔”。因為家人不給買玩具而在地上大哭大鬧;到客人家亂翻抽屜,直接向別人要東西……孩子的壞毛病讓家長頭痛不已,卻又無從下手。其實,孩子的“壞毛病”也許是在尋求關注,家長不防嘗試以下5個法寶,幫他們改掉壞毛病。
法寶一:換位思考
用希望孩子對你的態度對待孩子,是育兒的黃金法則。
如家長起晚了,急忙把孩子叫醒洗漱。孩子動作稍有遲緩,家長就不停地催孩子“快點,要遲到了”。
家長睡過頭催促孩子,會讓他變得愛推卸責任,也不太會應對壓力,緊張時手足無措也就不足為奇。
所以,當孩子身上有不好的行為時,家長並不能打罵或者一味埋怨孩子,這樣會給他們的內心帶來傷害。你應該換位思考,想想是不是自己身上的某些缺點造成了孩子的模仿;此外,一定要有包容之心,原諒孩子的過錯,幫助他積極改正。
法寶二:氣消了再講道理
家長的管教總能招來孩子的頂嘴,此時往往火上澆油。但孩子對家長“不敬”,不一定就是“大逆不道”。
孩子也有喜怒哀樂,家長沒必要因此火冒三丈。且成年人都會在最親近和最信任的人面前表現出最“壞”的一面,何況是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急於讓他知道自己的錯在哪,並希望他們立刻改正。其實,孩子也是渴望被理解,你不妨試著聽聽他們的心聲,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問題的關鍵。
法寶三:不隨意許諾好處
當家長耗盡理智與耐心也無法安撫孩子,就可能會利誘,如承諾買玩具等。
但隨意給好處只能讓孩子暫時停止搗亂,甚至學會如何“操縱”家長。聰明的家長會冷處理:等孩子哭鬧累了,再講道理。
在孩子成長生活中,不要輕易的用物質獎勵激勵他做好事情。很多家長都喜歡承諾孩子如果他做的好就會答應他的條件,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很不正確。你應該讓孩子知道把事情做好是他的責任,而不是為了達到目的。
法寶四:“不”就是“不”
有些家長溺愛孩子,任何要求都會滿足,從不說“不”。
但許多孩子往往不能準確區分“想要的”和“需要的”。家長沒義務讓孩子事事滿意,所以要學會堅定地說“不”,並告知說“不”的合理原因。
不要過多地討價還價。否則,孩子會認為“不”並沒那麼堅定,從而使出各種招數,直到家長讓步。
法寶五:多陪孩子
孩子調皮搗蛋,有時是希望引起家人注意。若被孩子纏得焦頭爛額,可試著停下手中工作,問他想做什麼,是陪著玩球,還是一起讀書。
家長應將陪孩子當成生活的固定部分,如每週帶孩子看電影、逛書店,每晚和孩子談心,主動給孩子關注。
結語: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很重要,是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學習的學問,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特別的個體。他們慢慢會有自己的思想與思維,每個階段都要用心教導與鼓勵,或者懲罰教訓才能讓他們好好成長。好好研究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