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拼圖究竟有什麼魔力?如何讓寶寶在拼圖中邊玩、邊提升智力呢?
拼圖老少皆宜, 樂趣無窮。 尤其是對0~3歲的寶寶來說, 它不僅有利於集中寶寶的注意力、觀察力, 還有助於提升其視覺空間、圖像認知、手眼協調能力, 因此拼圖是開啟寶寶智慧的一個重要手段, 你不妨帶著寶寶一起來試試看。
0~1歲:看圖案
0~12個月的寶寶, 由於身體發育還不成熟, 活動的空間也有限, 因此, 這一時期比較適合給他看一些色彩鮮豔、線條清晰、比較大的圖案, 儘量選用紅、黃、藍、綠這四個原色的玩具和圖形, 為發展寶寶視覺圖像認知的準備。
1~2歲:玩拼裝玩具
1歲左右的寶寶會走路了, 視野也拓寬了, 認識事物和圖像認知能力大大提升。 這一時期, 你可以給寶寶玩一些簡單的可拼裝的立體玩具。 市面上出售的一些過家家的玩具, 比如:可拆分、拼裝的蘿蔔是不錯的選擇。 這類玩具可以幫助寶寶從拆分到拼裝的遊戲中初步建立整體——局部——整體的概念, 同時也促進了手部小肌肉的運動和發展。
2~3歲:玩四片拼圖
2歲, 寶寶的“正式”拼圖遊戲就可開始了。 建議你, 讓寶寶先從4片式拼圖玩起。 在選擇拼圖時, 要注意拼圖的圖案、線條要大而清晰, 顏色的區塊要明顯。
引導寶寶邊想邊玩
方法1:由易到難的引導
對於沒玩過拼圖的寶寶, 你最好先向他演示將四片拼圖拼成一幅完整圖畫的過程,
根據寶寶的實際能力, 你可逐漸增加難度, 由移走2片到移走3片, 甚至將四片拼圖完全打亂, 讓寶寶去拼。
方法2:啟發式的引導
在玩拼圖時, 你需要時時啟發寶寶思考和觀察, 而不是幫寶寶代勞。 比如, 你可以在遊戲中提醒寶寶:這片拼圖的線條和那片拼圖的線條能連在一起嗎?這兩片拼圖的顏色相同嗎?可以放在一起嗎?找找每片拼圖的四條邊和四個角,
以上這些都是寶寶在拼圖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思考、動手嘗試解決的問題, 他會從中體會到:從邊到角、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對應關係和空間概念, 這些對寶寶的智慧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究竟小拼圖如何拼出大智慧呢?
1、提高聽說動手能力
聽說能力是學習語言的關鍵要素, 是幼兒時期父母培養訓練孩子的重點。 家長在教孩子玩拼圖時, 給他講拼圖上的故事, 告訴他們拼圖的方法和技巧, 之後再讓孩子複述故事, 要他說出先拼哪塊, 後拼哪塊。 在這樣的語言交流中, 孩子的聽說能力自然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拼圖的另一大特點是需要動手玩。 兩三歲的孩子玩拼圖, 一拿一放會使手指的肌肉得到較多的活動, 還可以充分鍛煉孩子的上臂肌肉, 讓小手變得靈活起來, 從而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有教育專家認為, 孩子的動手能力始于孩子有興趣的遊戲。 如果孩子在3歲到8歲期間這個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 就錯過了培養動手能力的最佳時期。
2、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孩子要將一塊塊的圖塊拼成圖畫, 這要求孩子對每一塊圖片都要細緻地觀察。 孩子在玩拼圖的過程中, 培養了他們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同時, 他們玩拼圖還學會辨別顏色和圖形, 並能逐步理解色彩的深淺、線條的曲直、圖形的形狀等。
由於孩子玩拼圖需要坐靜下心, 無形之中, 培養了孩子的耐心及專注力, 讓他們可以坐得住地做一件事。
3、教會寶寶邏輯思考
在開始接觸多片的拼圖時, 很多孩子都知道拼圖要從邊緣開始拼, 這就是孩子學習順序、秩序及進行邏輯思維鍛煉的過程。
從觀察與判斷中學習分類, 孩子必須觀察拼圖範例上的正確拼法, 這樣才能拼出正確答案。 拼圖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許多的“部分”能拼湊出一個“全部”, 以及“一個全部”是由“許多部分”所組成的。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鍛煉了他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孩子是經過假設、判斷到選擇的過程, 來學習運用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鍛煉孩子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孩子剛接觸拼圖,都需要大人在旁指點。慢慢長大,孩子玩拼圖的數目不斷增加。當孩子和夥伴(或是家庭成員)一起拼一個較大的拼圖,每個人負責拼圖的一部分時,就需要集體合作,相互配合了。特別是在孩子不能完成自己負責的那份圖時,他需要向夥伴求助,借助他人的思維開闊自己的思路。
孩子剛接觸拼圖,都需要大人在旁指點。慢慢長大,孩子玩拼圖的數目不斷增加。當孩子和夥伴(或是家庭成員)一起拼一個較大的拼圖,每個人負責拼圖的一部分時,就需要集體合作,相互配合了。特別是在孩子不能完成自己負責的那份圖時,他需要向夥伴求助,借助他人的思維開闊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