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乖巧可愛的寶寶, 一旦到了人多或者陌生的環境裡, 就出現種種問題, 如臉紅、口吃、緊張等等, 這是怎麼回事?讓寶寶不再害羞, 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給寶寶與人交往的機會, 然後從中引導, 讓寶寶在實踐中, 慢慢變成“社交小達人”。
方法一:營造開放式環境
案例:迎迎自出生起, 就一直生活在三口之家, 由保姆照顧著。 由於工作繁忙的原因, 父母根本沒有時間帶孩子外出參加各種活動, 就連到社區散步也很少, 而家中更是鮮少有親朋來訪, 加上所請保姆也是性格比較內向之人, 所以迎迎的生活力除了父母、保姆,
分析: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社會交際處於萌芽階段時, 不失時機地提供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體驗, 就可以預防孩子出現社交性退縮。 倘若孩子對社交已有了畏懼情緒, 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去, 與同伴交往, 而不能遷就他, 把孩子禁錮在家裡。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加各種競賽, 並適時地給兒童以表揚和獎勵, 將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自信, 激發他們的社交信心和興趣, 克服“社交敏感”。
${FDPageBreak}
方法二:參與集體活動
案例:思思的父母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時不時還要加個班, 陪思思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
分析: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在3歲之後就開始有交往的願望, 這也預示著他們交往心理的萌芽。 他們強烈希望與同齡人交流溝通, 僅僅和成年人特別是單單與父母交往, 已經不能滿足此階段交往的社會需求了。 此時, 就要讓孩子儘早參與集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