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6招讓寶寶成為“社交達人”

平時乖巧可愛的寶寶, 一旦到了人多或者陌生的環境裡, 就出現種種問題, 如臉紅、口吃、緊張等等, 這是怎麼回事?讓寶寶不再害羞, 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給寶寶與人交往的機會, 然後從中引導, 讓寶寶在實踐中, 慢慢變成“社交小達人”。

方法一:營造開放式環境

案例:迎迎自出生起, 就一直生活在三口之家, 由保姆照顧著。 由於工作繁忙的原因, 父母根本沒有時間帶孩子外出參加各種活動, 就連到社區散步也很少, 而家中更是鮮少有親朋來訪, 加上所請保姆也是性格比較內向之人, 所以迎迎的生活力除了父母、保姆,

基本沒有接觸他人的機會。 上幼稚園沒幾天, 老師就向父母反應, 迎迎很膽小, 根本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還經常哭。

分析: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社會交際處於萌芽階段時, 不失時機地提供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體驗, 就可以預防孩子出現社交性退縮。 倘若孩子對社交已有了畏懼情緒, 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去, 與同伴交往, 而不能遷就他, 把孩子禁錮在家裡。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加各種競賽, 並適時地給兒童以表揚和獎勵, 將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自信, 激發他們的社交信心和興趣, 克服“社交敏感”。

${FDPageBreak}

方法二:參與集體活動

案例:思思的父母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時不時還要加個班, 陪思思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

平時思思多是由爺爺奶奶帶著, 爸爸媽媽一直都叮囑爺爺奶奶每天帶思思出去走走, 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週末也必定會抽出時間帶思思去公園等公共場合玩耍, 還經常邀請有小孩的朋友帶著孩子來串門, 或給小朋友們舉辦聚會, 聽到哪裡有親子活動也會積極帶思思去湊個熱鬧。 現在思思4歲了, 一點也不怯生, 到了哪裡都能玩得如魚得水, 讓父母很是放心。

分析: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在3歲之後就開始有交往的願望, 這也預示著他們交往心理的萌芽。 他們強烈希望與同齡人交流溝通, 僅僅和成年人特別是單單與父母交往, 已經不能滿足此階段交往的社會需求了。 此時, 就要讓孩子儘早參與集體生活,

而且要儘量創造這種環境。 如果將孩子及時送入幼稚園, 在集體生活中滿足他們交往的願望, 可以使孩子的交際能力獲得良好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