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壞, 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減少的出血性疾病。
病史特點
患者多為10歲以下兒童, 性別沒有明顯差異;患者多在冬、春季節發病, 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 細菌或病毒感染與此病的發病有密切的關係, 感染不能直接導致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 免疫因素的參與可能是發病的重要原因, 80%以上的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檢測到血小板抗體;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 常與藥物有關, 病情比小兒嚴重。
症狀體征
起病急驟, 可有發熱。 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出血, 往往較嚴重, 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 分佈不均, 以四肢為多。 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 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 眼結合膜下出血, 少數視網膜出血。 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 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 可危及生命。 如果患者頭痛, 嘔吐, 要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
預後
病程多為自限性, 80%以上可自行緩解, 平均病程4~6周。 少數可遷延或數年以上轉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