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為常見皮膚病, 到了夏季有些人症狀會更明顯。 它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 古人稱之為“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奶癬”等, 其症狀均為濕疹表現。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濕邪有關, 濕可蘊熱, 發為濕熱之證, 久之濕則傷脾, 熱則傷陰血, 而致虛實夾雜之證。 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 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 治療應內服藥和外用藥同用。
濕疹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根據古今臨床資料分析, 本病多遵循新病多實, 久病多虛之旨, 進行辨證, 主要為以下四型:
1、熱毒 發病急, 病程短, 局部皮損初起, 皮膚鍁紅潮熱,
2、濕熱 起病較緩, 局部皮損多為丘疹, 丘皰疹及小水皰, 皮膚輕度潮紅, 瘙癢不休, 抓破後糜爛滲出液較多, 伴有身倦微熱, 納呆乏味, 大便不幹或溏, 小便短澀。 舌質淡紅, 苔白膩或淡黃膩, 脈來濡數。
3、血虛 病情遷延反復, 瘙癢無度, 皮膚乾燥脫屑, 粗糙發裂, 局部糜爛流少量黃水, 皮損多呈對稱性分佈, 皮損處有結血痂、鱗屑, 大便秘結, 小便黃少。 舌質偏紅, 苔淨, 脈象細數。
4、濕阻 病程日久, 纏綿不已, 皮膚粗糙肥厚, 伴明顯瘙癢, 局部皮損處搔痕、糜爛, 抓後津水淋漓, 滲液浸淫, 皮疹色暗, 泛發全身或局部, 身重乏力,
濕疹應該做哪些檢查:
根據急性期皮損原發疹的多形性, 易有滲出液, 瘙癢劇烈, 對稱發作及慢性期的浸潤、肥厚等特徵診斷不難。 急性濕疹需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 慢性濕疹需與神經性皮炎相鑒別。 手足濕疹、汗皰疹易與手足癬相混淆。 後者常單側起病, 進展緩慢。 可有小皰和乾燥脫屑, 當蔓延至手、足背出現邊緣清楚的損害時有很大診斷價值, 真菌檢查陽性時可以確診。 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 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可能增加。
合理飲食 7種蔬菜可預防濕疹
合理的飲食可有效防治濕疹和預防濕疹的發生, 中醫專家給大家推薦幾道蔬菜, 建議濕疹患者長期服用:
1、白扁豆
性平, 味甘, 亦藥亦食, 能補脾胃、化濕熱。 皮膚濕疹者食用, 有藥療食療之效, 有藥補食補之功。 《藥品化義》載:扁豆, 味甘平而不甜, 氣清香而不串, 性溫和而色微黃, 與脾性最合。 皮膚濕疹患者, 常食白扁豆, 脾健運而濕熱去, 有利於治好濕疹頑症。
2、綠豆
綠豆
性涼, 味甘, 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 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 風疹, 治痘毒, 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 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 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 有助於祛濕清熱。
3、冬瓜
冬瓜
性涼, 味甘淡, 有利水和清熱作用。 《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 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
4、瓠子
瓠子
性寒, 味甘, 能清熱利水濕。 有醫藥書中說它治瘡毒, 皮膚濕疹也可以說是一種瘡毒之病,
5、絲瓜
絲瓜
性涼, 味甘, 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 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 《醫學入門》中曾說:治男婦一切惡瘡, 小兒痘疹餘毒, 並乳癰、疔瘡。 這類病症, 多因濕熱為患, 同皮膚濕疹一樣, 食用絲瓜, 均能達到去濕熱、解濕毒的目的。
6、西瓜
西瓜
性寒, 味甘, 有清熱、解暑、利小便的作用, 皮膚濕疹者宜食, 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 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飲, 同樣可以收到清利濕熱的效果。
7、山藥
山藥
性平, 味甘, 功在補脾胃、健脾運。 中醫認為, 脾為後天之本, 主運化水濕,
以上的蔬菜對於濕疹患者可以長期食用, 但對於突發性的濕疹, 或濕疹症狀較為嚴重的, 宜服用中藥進行調理, 可有效改善濕疹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