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血小板減少與采血方法不當、使用抗凝劑、標本靜置時間過長、高脂血症等因素有關, 患者臨床上無任何出血症狀與體征、出血和凝血時間異常, 但血小板計數明顯減少。
出現血小板減少的患者, 應判斷是否為假性:
1、是否有相對應的出血傾向:患者並無血小板減少相對應的出血傾向, 局部采血後不易出血, 且抽血後皮膚不出現紫癜和瘀斑, 一般為假性血小板減少。
2、多次複查是否相差懸殊:複查血常規如果兩次結果相差懸殊, 未及時送檢末梢血塗片觀察血小板分佈情況, 可影響血小板計數。
3、是否存在其他疾病:膽固醇高或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此外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由於血管內皮易損, 致血小板不容易解散, 也可造成血小板減少。
4、采血過程是否順利:采血過程中血流不暢、多次穿刺、進針部位過淺、擠壓采血部位都可能造成血小板減少。
5、是否應用EDTA鹽:應用EDTA鹽作為抗凝劑可使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積, 致使儀器不能確認血小板而使血小板計數偏低。
6、儀器是否正常工作:測量血小板的儀器也可能出現誤差,
如地線接觸不良、電信號線的插頭與插座接觸和導電性能較差、儀器閾值的設置不當都可能影響血小板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