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進行血小板減少症的診斷

血小板減少症是指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減退, 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現出血現象的一種疾病。

詢問服藥史

要想弄清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首先須徹底弄清病人的服藥史, 以排除對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壞的藥物。 約5%接受肝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 為保持動靜脈輸注導管通暢, 即使應用極少量肝素沖洗, 也可發病.其他藥物較少誘發血小板減少症, 例如奎尼丁、奎寧、磺胺製劑、口服抗糖尿病藥、金鹽以及利福平。

詢問病史可發現的蛛絲馬跡

病史中還有很重要的內容

1、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礎疾病的症狀。

2、提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的體征與症狀。

3、10天之內輸過血提示可能是輸血後紫癜。

4、大量飲酒提示酒精所致血小板減少症。

5、5%孕婦分娩期可發生輕度血小板減少症。

6、由於感染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的患者常伴血小板減少症, 可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相鑒別。 由此可以得出其他HIV感染症狀的危險因素和病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