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孩子初生時期的常見生理現象, 但同時也有可能是疾病的表現, 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乃至生命安全都構成極大的威脅, 需及時正確判斷黃疸的性質, 那麼黃疸診斷要點有哪些呢?
這就是生理性黃疸, 能不治自愈。 有的黃疸很輕微, 不仔細觀察, 甚至看都看不出。 有的黃疸很深, 持續時間也長, 半個月或二十餘天不等, 表現出黃疸滯留現象。 以早產兒或有頭顱血腫的及有過窒息史的新生兒為多見。 但只要吃奶好, 精神無異常, 大小便正常, 而且黃疸日漸變淡,
若孩子一出生即有黃疸, 並且迅速加深, 但口唇粘膜卻很蒼白, 呼吸心跳都特別急促, 這是由於母子血液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症, 需急速送醫院搶救。 生後一周或數周後出現黃疸, 進行性或間歇性加深, 伴有發熱, 面色青灰, 不吃奶、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 可能身體某一部分有細菌感染, 得了新生兒敗血症。
初生時無黃疸, 生後1-2周或更長一些時間出現黃疸, 進行性加深, 吃奶尚好, 如初生幾天大便還呈淡黃, 但隨著黃疸的加深, 糞便逐漸變為白色呈陶土樣, 這是一種阻塞性黃疸。 需送醫院詳細檢查, 可能有先天性膽道閉鎖。
若新生兒黃疸很深且持續不退, 而且有嗜睡、吮奶無力、肌肉呈癱瘓狀等神經症狀,
新生兒黃疸對孩子危害極大, 各位家長一定要對此引起重視, 為了能讓你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們要對各類可能危害孩子健康的疾病有所瞭解, 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悉心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