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在丹麥哥本哈根歐洲肝臟研究協會的年度會議上, 科學家首次公佈了將DNA疫苗應用於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理論的驗證成果。
本課題利用裸DNA疫苗進行首次臨床實驗, 通過活體電穿孔程式(electroporation, EP)將其導入丙型肝炎(HCV)患者體內產生了抗病毒效果。 這一成果將促進DNA疫苗在臨床上的應用。 這些資料也對HCV特異性T細胞的抗病毒反應提供更充分的證據。
據統計, 世界人口的3%感染丙型肝炎, 在工業化國家, HCV感染者中70%都是慢性患者, 其主要原因是感染HCV病毒直到到晚期才會表現出相應症狀。
清除HCV的感染與啟動宿主T細胞應答反應有關
在本研究中, 研究員開發出一種,以密碼子優化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結構(NS)的3/4A DNA基因表達為基礎的T細胞疫苗, 當中的基因在巨細胞病毒早期暫態啟動子(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early promoter, ChronVac-C®) 控制下, 通過活體電穿孔技術(EP)打入細胞中。 感染HCV患者的第一階段I/IIA 臨床試驗目前正在進行中。
在本研究中, 將0.5ml含有ChronVac-C®DNA的生理鹽水注射到三角肌的下1cm之處。 然後通過一個1.5cm的四電極陣列控制的兩個60ms電脈衝。 本研究的目標是對病毒載量測定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
該研究的主持者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檢驗醫學教授Matti Sallberg說:“50%~80%成年患者的免疫系統都不能清除HCV病毒, 以至於逐漸演變成慢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