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 屬於溫中散寒、補益虛弱的藥劑(即用於治療臟腑虛寒、體質虛弱的溫熱藥及補藥)應趁熱或將藥溫熱後服用。 如艾附暖宮湯、補中益氣湯、理中湯、四逆湯、小建中湯及附子、甘薑、肉桂、小茴香、人參、杜仲、鹿茸、狗脊等中藥均宜溫熱服用, 這樣能更好的增強這些方藥的治療效果。
一些清熱、解毒、降火的藥劑(即治療臟腑實熱、熱入營血, 高熱驚厥、中暑的藥劑)如清營湯、白虎湯、清胃散、導赤散、清瘟敗毒飲、化斑湯、六一散等及中藥生石膏、知母、梔子、龍膽草、大黃、芒硝、寒水石、冰片、牡丹皮、黃柏等中藥宜冷服,
此外, 還應根據服藥季節及患者體質狀況決定。 如寒冷季節、老年人、兒童及孕婦和久病體衰的病人宜將藥液溫服。 反之則影響不大。 對於一些理血活血、解鬱、驅濕除風、通絡、驅蟲、除積等方藥冷服及熱眼對療效無明顯影響, 可根據病情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