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愛心鼓勵策略讓寶寶健康成長

目錄

第一章:愛心鼓勵, 讓寶寶健康順利成長

第二章:父母不要對孩子做這七件事

編者按:每位父母都希望寶寶可以健康順利的成長, 而又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又不是那麼的完善,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對寶寶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 那麼, 下面就累和小編一起盤點讓寶寶健康成長的愛心鼓勵吧。

愛心鼓勵, 讓寶寶健康順利成長

滿足基本需求

對於嬰幼兒而言, 滿足他的基本需求是最重要的。 在人生的最初階段, 要給予寶寶持續穩定的愛, 儘量滿足寶寶一切的身心需要, 這將有助於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

一般來說, 生理上的需要如哭鬧、大小便、肚子餓等等, 只要馬上處理, 就可讓寶寶立即得到滿足, 而心理上的需求則比較耗費時間, 比如情感上的滿足, 寶寶的年齡越小, 對大人的依賴就越強, 這就要求大人要不間斷地頻繁地出現在寶寶身邊, 隨時向寶寶傳遞這樣的資訊:“寶寶, 我在乎你。 ”

隨時來個擁抱

當寶寶需要擁抱的時候, 記得要隨時張開雙臂, 全心全意地將寶寶抱在懷裡。 要知道, 寶寶要求擁抱是在尋求安全感, 是想通過和爸爸媽媽的身體接觸來獲得一種親密的感受。 擁抱之間交流的不僅僅是體溫, 更重要的是無形的情感交流。

大聲說“我愛你”

愛, 不僅需要時間來培養和積累, 更需要用行動來表達。

每個人都喜歡聽“我愛你”, 雖然只是短短的3個字, 但威力卻是無窮的哦, 愛讓人充滿勇氣和希望, 想要讓寶寶明白你對他的愛, 最好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聲說出來, 寶寶還小著呢, 難以揣摩大人的意願, 如果你來個“愛你在心口難開”, 他可真是理解不了呀。

來, 寶貝, 親一個!

親吻是接納對方的一種表示, 也是愛的表達方式之一, 小寶寶的身上哪兒都是粉嫩嫩的, 到處都可以打個kiss喲, 比如額頭、臉頰、脖子甚至是寶寶的小肚皮, 在親吻寶寶的時候配合“嘖嘖”的聲音, 則會讓寶寶感到更加受用, 入睡前來個安吻, 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也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摸摸小腦袋

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寶寶的小腦袋, 這是帶點溺愛意味的行為,

通常這種單純的肢體行動會伴隨著語言一起出現, 比如爸爸可以撫摩著寶寶的腦袋說:“好, 做得好!”當寶寶情緒沮喪的時候, 摸摸他的頭還帶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安慰意義, 寶寶肯定能真切地感受到。

甜美的微笑

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時候, 單是甜蜜的微笑就能讓寶寶感到快樂。 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 爸爸媽媽記得要用“微笑”鼓勵他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摔疼了, 就給他安撫和呵護, 跌倒了, 就讓他自己站起來, 或者幫助他站起來, 切記不要保護過度, 這樣不利於孩子養成堅強的性格。

美麗的床邊故事

在寶寶睡覺之前, 請選擇溫馨、優美、富有想像力的故事讀給寶寶聽, 讓寶寶感覺到溫暖和愛護, 這樣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以便儘快平穩入睡。 另外也可以放音樂給孩子聽, 但是不要播放講故事的錄音, 因為單純的錄音遠不如真人的表情加語音效果好。

鼓勵和讚美永遠都不多

不要擔心寶寶聽不懂讚美的確切含義, 即便是他聽不懂, 單是從你的眼神和表情當中, 他也能感覺到那是對他的肯定。 自從寶寶出生之後, 爸爸媽媽就應該懂得及時、適時地讚美他。 寶寶做對了事情得到了鼓勵和讚美, 會激發一種內在的動力, 讓寶寶以後表現得更好, 一開始寶寶可能會因為想得到讚美而去注意一些行為, 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之後, 這些良好的行為就會內化成寶寶的一種習慣, 行為舉止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流露出來。

鼓掌

如果說光是語言上的讚美和鼓勵還不足以表達你的欣喜之情, 那麼就鼓掌好了, 掌聲是正向的肢體語言, 當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 適時地給予掌聲並配合稱讚的話語, 比如“進步真快呀!”“做得太棒了!”等等, 這樣對孩子的激勵會更大, 孩子能感覺到更多的認同和自豪感。 同時還可以教導寶寶, 告訴他要懂得適時地給去鼓勵別人。

神奇貼紙

對於喜愛小玩具的寶寶而言, 漂亮的貼紙具有著很大的魔力。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約定好, 當寶寶表現良好的時候, 就獎勵他一張貼紙, 等這些獎勵的貼紙積攢到一定的數量時, 可以答應寶寶一個小小的請求, 這個請求一定要在事先約定好哦, 而且最好不要經常拿物質性的東西來做獎勵, 即便是要拿實物來做獎賞也不要輕易送出,可以選擇特別的日子送給寶寶,比如節假日或者家人的生日等等,這樣更能讓寶寶感受到獎勵的可貴。

頒發“好寶寶”獎狀

既然物質性的獎勵不適合經常使用,那就另闢蹊徑吧,給寶寶做個“好寶寶”獎狀怎麼樣?拿一張精美的大卡片和一堆可愛的小卡通圖案就可以了,寶寶表現好的時候就在大卡片上貼上一張可愛的卡通笑臉,當集滿了N張笑臉之後,就換發另外一張更別致的獎狀,以此給寶寶長久的鼓勵。

專心聽寶寶說話

當寶寶和您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他是小孩就可以心有旁騖地做著其他事情,這是不重視寶寶的表現,請務必專心聽寶寶說話,只有寶寶感覺到您願意聽,他才會更有興趣說下去,從他的言談中,可以瞭解到他最近在想什麼、喜歡或討厭什麼、碰到了什麼好玩的或煩惱的事情等等,雖然也許很瑣碎,但這表示寶寶願意和您分享他的生活。

5分鐘親親對談

寶寶太小,親子對話的時間太長也不能全部理解,而且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親子對話的時間不要太長,5分鐘就足夠,重要的是把握好親子對話的時機,在寶寶願意和您交談的時候再開始談,而且在談話的時候要全身心地投入。當寶寶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自然會唧唧喳喳和你分享他的一切,等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之後,便不再依附于父母,如果您那時還希望能和孩子保持兒時的親密關係,就請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親子對話的習慣把。

吃一頓美味早餐

經過一夜的漫長睡眠之後,身體的血糖會降低,只有補充營養才能恢復活力,如果空著肚子去上幼稚園的話,不但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害,還會影響寶寶的情緒和在課堂上的表現,寶寶容易感覺沮喪、提不起精神,學習的效率也會降低,因此,無論您有多麼疲勞,請您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給寶寶準備一頓美味的早餐。

溫暖的避風港

Be there whenever he needs you.父母要做一處溫暖的避風港,讓孩子在受傷時有一個療傷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需要,父母隨時都會在他身邊,這樣孩子才會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事物,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得什麼是失敗和挫折,要知道他也會有負面的情緒,爸爸媽媽要當好他的聽眾,容納下他所有的埋怨和牢騷,對於他生氣、不開心的原因,既不要責怪也不要取笑。小小孩的情緒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等他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隨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濃濃的愛,將能夠大大降低他的分離焦慮。每天送他去幼稚園的時候都拉著他的小手,達到之後親手把他交到老師手裡,讓寶寶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感,在離開時要蹲下和寶寶說再見,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去工作,下午會來接他回家,讓他知道在幼稚園內他會度過開心的一天。這樣時間久了,寶寶就會知道幼稚園只是白天暫時停留的地方,爸爸媽媽會定時來接他回家,而並非是要拋棄他。

關愛與管教並行

鼓勵是為了引導孩子重複好的行為,糾正是為了停止孩子不好的行為。要想做一個成功教養孩子的父母,就要懂得關愛和管教同時運用。要知道寶寶有時候是聽不進道理的,單憑說教和哄騙都解決不了問題,因此,嚴格的管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孩子知道,該守的規矩一定要守,否則將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不要擔心會嚇到孩子,只要您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就好,管教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而愛是沒有條件可講的,應該全盤接受。

陪寶寶一起玩耍

和寶寶一起玩耍,也是獎勵的一種方式,不過要玩什麼才好呢?當然最好是益智型的玩具啦,在遊戲的同時還能開發寶寶大腦潛能,其實也可以利用日常用品來做玩具,比如扣子啊飲料瓶蓋子等等,既可以教孩子來學習數學,又可以學習分類的概念。

讓孩子做主

2~3的寶寶已經是個小大人啦,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爸爸媽媽總是問他“行不行”“好不好”的時候,他一般都會回答“不行”或“不好”,因為在小小孩的心目中要以“否定”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瞭解了孩子的這種心理之後,我們不妨在一些小事情上讓寶寶來做一次主,比如玩什麼玩具、聽什麼音樂、穿什麼鞋子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寶寶自己去判斷、去決定一些事情,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

換位思考

大人要嘗試著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儘量多揣摩一下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會怕黑?為什麼會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我們小時候有沒有怕過黑?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很多看似無法理解的問題,只要我們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就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本來就是這樣的嘛,瞭解了事情的緣由之後,我們再加以耐心的引導,問題的解決就不困難了。

父母不要對孩子做這七件事

底線一:某些丟人的毛病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稚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線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於疾病康復。即便疾病已痊癒,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線三:曾經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底線四:被體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五: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儘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底線六:獨處的小天地

幼兒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並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裡“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底線七:保存的“私房錢”

儘管幼兒並不愛錢,也不懂得理財,但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保存的“私房錢”做“結算”,甚至占為己有,孩子也會感到自己的隱私沒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加拿大人普遍認為,尊重和保護幼兒的“隱私”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須經過大腦“過濾”,切莫在信口開河中無意間就“揭”了孩子的“隱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從而對他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總結:父母對寶寶要多些愛心的鼓勵少些責駡,寶寶只有在得到更多的關愛才能更健康的成長。在寶寶范錯誤時愛心鼓勵往往必責怪教育更有效。父母對寶寶的言行要多注意,千萬不能對寶寶做得事要牢記。

即便是要拿實物來做獎賞也不要輕易送出,可以選擇特別的日子送給寶寶,比如節假日或者家人的生日等等,這樣更能讓寶寶感受到獎勵的可貴。

頒發“好寶寶”獎狀

既然物質性的獎勵不適合經常使用,那就另闢蹊徑吧,給寶寶做個“好寶寶”獎狀怎麼樣?拿一張精美的大卡片和一堆可愛的小卡通圖案就可以了,寶寶表現好的時候就在大卡片上貼上一張可愛的卡通笑臉,當集滿了N張笑臉之後,就換發另外一張更別致的獎狀,以此給寶寶長久的鼓勵。

專心聽寶寶說話

當寶寶和您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他是小孩就可以心有旁騖地做著其他事情,這是不重視寶寶的表現,請務必專心聽寶寶說話,只有寶寶感覺到您願意聽,他才會更有興趣說下去,從他的言談中,可以瞭解到他最近在想什麼、喜歡或討厭什麼、碰到了什麼好玩的或煩惱的事情等等,雖然也許很瑣碎,但這表示寶寶願意和您分享他的生活。

5分鐘親親對談

寶寶太小,親子對話的時間太長也不能全部理解,而且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親子對話的時間不要太長,5分鐘就足夠,重要的是把握好親子對話的時機,在寶寶願意和您交談的時候再開始談,而且在談話的時候要全身心地投入。當寶寶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自然會唧唧喳喳和你分享他的一切,等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之後,便不再依附于父母,如果您那時還希望能和孩子保持兒時的親密關係,就請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親子對話的習慣把。

吃一頓美味早餐

經過一夜的漫長睡眠之後,身體的血糖會降低,只有補充營養才能恢復活力,如果空著肚子去上幼稚園的話,不但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害,還會影響寶寶的情緒和在課堂上的表現,寶寶容易感覺沮喪、提不起精神,學習的效率也會降低,因此,無論您有多麼疲勞,請您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給寶寶準備一頓美味的早餐。

溫暖的避風港

Be there whenever he needs you.父母要做一處溫暖的避風港,讓孩子在受傷時有一個療傷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需要,父母隨時都會在他身邊,這樣孩子才會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事物,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得什麼是失敗和挫折,要知道他也會有負面的情緒,爸爸媽媽要當好他的聽眾,容納下他所有的埋怨和牢騷,對於他生氣、不開心的原因,既不要責怪也不要取笑。小小孩的情緒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等他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隨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濃濃的愛,將能夠大大降低他的分離焦慮。每天送他去幼稚園的時候都拉著他的小手,達到之後親手把他交到老師手裡,讓寶寶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感,在離開時要蹲下和寶寶說再見,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去工作,下午會來接他回家,讓他知道在幼稚園內他會度過開心的一天。這樣時間久了,寶寶就會知道幼稚園只是白天暫時停留的地方,爸爸媽媽會定時來接他回家,而並非是要拋棄他。

關愛與管教並行

鼓勵是為了引導孩子重複好的行為,糾正是為了停止孩子不好的行為。要想做一個成功教養孩子的父母,就要懂得關愛和管教同時運用。要知道寶寶有時候是聽不進道理的,單憑說教和哄騙都解決不了問題,因此,嚴格的管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孩子知道,該守的規矩一定要守,否則將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不要擔心會嚇到孩子,只要您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就好,管教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而愛是沒有條件可講的,應該全盤接受。

陪寶寶一起玩耍

和寶寶一起玩耍,也是獎勵的一種方式,不過要玩什麼才好呢?當然最好是益智型的玩具啦,在遊戲的同時還能開發寶寶大腦潛能,其實也可以利用日常用品來做玩具,比如扣子啊飲料瓶蓋子等等,既可以教孩子來學習數學,又可以學習分類的概念。

讓孩子做主

2~3的寶寶已經是個小大人啦,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爸爸媽媽總是問他“行不行”“好不好”的時候,他一般都會回答“不行”或“不好”,因為在小小孩的心目中要以“否定”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瞭解了孩子的這種心理之後,我們不妨在一些小事情上讓寶寶來做一次主,比如玩什麼玩具、聽什麼音樂、穿什麼鞋子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寶寶自己去判斷、去決定一些事情,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

換位思考

大人要嘗試著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儘量多揣摩一下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會怕黑?為什麼會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我們小時候有沒有怕過黑?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很多看似無法理解的問題,只要我們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就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本來就是這樣的嘛,瞭解了事情的緣由之後,我們再加以耐心的引導,問題的解決就不困難了。

父母不要對孩子做這七件事

底線一:某些丟人的毛病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稚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線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於疾病康復。即便疾病已痊癒,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線三:曾經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底線四:被體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五: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儘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底線六:獨處的小天地

幼兒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並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裡“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底線七:保存的“私房錢”

儘管幼兒並不愛錢,也不懂得理財,但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保存的“私房錢”做“結算”,甚至占為己有,孩子也會感到自己的隱私沒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加拿大人普遍認為,尊重和保護幼兒的“隱私”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須經過大腦“過濾”,切莫在信口開河中無意間就“揭”了孩子的“隱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從而對他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總結:父母對寶寶要多些愛心的鼓勵少些責駡,寶寶只有在得到更多的關愛才能更健康的成長。在寶寶范錯誤時愛心鼓勵往往必責怪教育更有效。父母對寶寶的言行要多注意,千萬不能對寶寶做得事要牢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