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聰明是你沒做這事

為人父母, 到底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才能讓他們更聰明, 更自信?或者說, 等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 他們會記得住我們做的哪些事呢?

第一件事:為孩子讀書, 讓家裡的每個角落充滿書香

能為孩子做的第一件事, 大概就是閱讀了。 對孩子來說, 閱讀習慣的養成將讓孩子受益終生, 讓寶寶自己學會從書中找答案, 自己學會思考, 是不是想起來就覺得很棒?

在家裡為自己的寶貝準備一個專門的書架, 擺放寶寶書籍, 有興趣時隨手取來讀給他聽, 不管他多大。 對於孩子來說, 跟父母一起閱讀, 跟父母一起談論共同喜歡的書本,

這種心靈的交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不僅是還不太會念書的孩子, 就是現在閱讀早就不成問題的寶貝們, 也一樣喜歡聽媽媽讀, 一樣喜歡跟媽媽一起探討。 如果我們堅持下來, 等寶貝長大了, 一定會記得, 和媽媽那段甜甜蜜蜜熱鬧爭吵的時間!

第二件事:靜下心來聽孩子的話

“乖寶貝, 媽媽正在忙, 先等等我, 好麼?”這是父母忙碌時最愛說的話。 可是捫心自問, 只有自家寶寶把媽媽當成朋友與可以聊天分享秘密的夥伴時才會急於讓媽媽聽他們說話吧?要是換作是自己, 每當有心事急於分享, 有問題急待解答時得到的答案都是“等一會”的話, 下一次, 還有下一次麼?當你真正有時間聽孩子說話時, 他早就忘了要跟你說的話了,

或者, 他找到了能及時聽他的話的人, 還會等你麼?

不管做母親的覺得孩子的事情有多小, 多無聊, 可在孩子心裡, 他要告訴你的事都是“大事”!在他們小的時候父母不聽他們的“小事”, 那麼等孩子長大後, 也就沒有什麼“大事”需要和父母分享了。 所以, 與其抱怨孩子大了的願意跟父母交流, 不如趁他們還沒長大時先打好基礎, 讓他們感受到如論什麼時候, 父母永遠有時間聽他們的話, 在父母心裡, 他們永遠是最重要的。 是不是呢?想想看, 當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 給自己的父母的評價是:爸爸媽媽總是有時間聽我們訴說!這個感覺是不是很好?

第三件事: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

每天早晨, 媽媽問孩子們的第一句話是:誰先起來讓媽媽抱啊?哈!媽媽覺得這句話很有魔力,

不管寶貝多麼懶得離開溫暖的被窩, 聽到媽媽這句話的反應都是閉上眼睛爬起來, 撲到媽媽懷裡, 讓媽媽抱著----上廁所!然後對媽媽念念有詞:媽媽, 記得把我的鞋拿到衛生間!

寶貝第一次上學, 陌生的環境, 陌生的人, 小傢伙怕得不行。 於是在媽媽要離開的時候她堅持要媽媽一個擁抱, 一個親吻:這樣我就不怕了!哈, 原來媽媽的擁抱還有壯膽的作用。 這就怪不得當初同齡的寶兒上學時, 每天在媽媽離開教室的時候都要求媽媽抱一下, 再親一下。 想來等孩子大到不需要媽媽的擁抱時, 就輪到媽媽索取孩子的擁抱了, 很希望在寶貝長大後聽到他們說:媽媽總是知道我需要一個擁抱!那應該是最溫馨的回憶了吧?

第四件事:讓孩子體會到在父母眼裡他是最棒的

這可不是每天一句“寶寶最棒了!”這樣的敷衍, 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寶貝的美好:比如寶貝邏輯思維能力好, 做事有條理, 父母就從來不吝於表揚他這個;如果寶貝雖然迷迷糊糊, 可是人家動手能力很好, 肢體靈活, 模仿能力強, 做父母的也要總是誇獎他。

可是如果反過來, 那就只能看到寶貝的缺點了。 孩子是通過父母的眼睛看自己的, 所以父母的評價對孩子至關重要。 那麼, 多看看孩子的優點, 給他們足夠的自信, 同時再指出他們的不足, 相信孩子會有更大的積極性去把不足變成優點, 這才是賞識教育的初衷吧。

第五件事: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在他們身後

小時候寶貝的膽子很小, 總是不敢自己騎自行車, 後來爸爸說他扶著車, 寶貝只管一直向前就好。 寶貝有爸爸壯膽自然騎得飛快, 不過等下車時才發現爸爸早就鬆開了手, 可是爸爸說的很有理哦:怕啥?有爸爸在身後, 我的女兒肯定不會摔跤!這樣小傢伙就會一直很勇敢, 因為他知道爸爸或是媽媽總是在他身後保護, 要摔跤的時候總會被人拎起來。

由此,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 只要他相信, 不管如何橫衝直撞, 無助回頭時總會看到父母的身影, 一路呵護, 他就有勇往直前的勇氣, 不是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