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夢境與健康

夢境或是疾病信號
詩曰:“睡裡乾坤大, 夢中日月長。 ”每個人每晚都會做夢, 夢大約佔據每天睡眠時間的1/5。 夢與睡眠、夢與現實、夢與疾病有何關聯?一直是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探索的問題。
“夜長夢多”, 睡眠不佳
人在睡眠中一般會經歷4-6個睡眠週期, 且在每個週期裡都會做夢。 這就意味著, 在正常情況下, 人每晚都會做4-6個夢, 而在過分疲勞、生病、面臨困境或重大變動、焦慮、緊張等情況下, 就更容易做夢。
夢每晚都會光臨我們的睡眠, 差異只在於有時能意識到, 有時則不能。 研究發現, 人如果在睡眠週期結束時醒來,

夢的內容常常無法被回憶。 但如果睡眠週期被打斷, 此時人又正在做夢, 那麼這個夢的內容就能被記起來。 因此, 如果經常覺得“夜長夢多”, 則是睡眠品質不高的信號。
反復夢境, 疾病提醒
不過, 做夢本身不會影響睡眠, 還會對人體健康起到許多積極的作用。 正常的夢境活動, 是保證機體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和生長激素, 就是在睡夢中合成的。 做夢還有助於腦功能的恢復和加強, 並能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 穩定人的精神狀態。
但研究也表明, 一些反復出現的夢境可能與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聯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往往會夢見被追趕、心中恐懼、呼喊不出, 或夢見自己從高處墜落, 還沒到地面就突然驚醒;患有肺部疾病的人,
常常會夢見自己的胸部受壓, 身負千斤重擔行走, 或夢見自己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此外, 一些藥物也會影響夢境的內容。
夢境除了能透露潛在的疾病信號, 還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人的精神狀況。 臨床上, 經常有白領患者敘述, 夢裡常常出現過去考試的場景, 有做不完的題目和難解的問題。 這反映的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精神狀態:恐懼、焦慮、壓抑等現代人普遍的“情緒危機”, 在睡夢中被轉換成過去另一種情景表現出來。

“鬼壓床”, 不必太在意
還有些人, 在剛睡著或剛醒來的時候, 發現身體無法動彈, 眼皮睜不開, 民間稱為“鬼壓床”。 這並非迷信所認為將遭遇什麼不吉利的事情, 而是睡眠障礙的一種,

在醫學上稱之為睡癱症。 病人能清楚感覺到周圍的環境, 但是身體卻不聽自己使喚, 有的時候可能還伴有相應的夢境, 有的人甚至還會產生幻覺。
“鬼壓床”一般出現在兩類人身上:一種是患有心血管疾病者, 體內供血不足, 致使血流不暢, 睡覺時出現四肢麻木的症狀;另一類是身心過度勞累者, 這類人容易因為身體疲勞而四肢無力, 或心理壓力過大, 被不安情緒籠罩, 甚至恍惚看到“鬼影”。
偶爾發生一兩次“鬼壓床”不必過於在意, 但如果常發生, 那麼就需要到醫院進行體檢了。 據瞭解, 40%-50%的人一生中都有可能經歷至少一次“鬼壓床”。 只有3%-6%的人會反復出現這樣的症狀。 醫生建議, 如果在短期內出現四五次“鬼壓床”, 那麼最好進行一次身體檢查,
看是否存在潛在的疾病。

怎樣擁有良好睡眠

睡眠或覺醒是正常的生理過程, 但它不是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動, 而是一個被動過程。 人應該順應自然界規律, 晚上22:00-23:00入睡, 早上5:30-6:30起床。

如夜間睡眠時間較短, 適當的午睡可提升“精氣神”, 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還能夠改善腦部供血, 增強體力和機體的防護能力。 對於上班族來講, 午睡的時間一般以一刻鐘至半小時為宜, 時間過長不但會感覺頭腦發昏, 肢體無力, 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品質。

睡覺時不宜長時間吹風扇和開空調, 更不宜露宿。

古人說, “先睡心, 後睡眠”, “無憂才是入睡方”。 如果工作壓力很大, 不妨下班回家後或睡覺前用幾分鐘的時間閉目靜坐,

調整呼吸, 可以有效緩解壓力。 也可睡前到戶外散散步, 上床前洗個澡或用熱水泡腳, 對順利入眠有百利而無一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