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就是所謂的“帶下病”, 中醫專家將慢性宮頸炎分為脾虛、腎虛和濕熱三型。 這是由於濕邪為患, 影響任、帶二脈, 以致帶脈失約, 任脈不固而導致發生了慢性宮頸炎。 針對中醫專家的講解, 我們一起看看慢性宮頸炎的中醫治療法。
1、脾虛型:
症見帶下量多, 綿綿不斷, 色白或淡黃, 質粘無臭味, 面色萎黃, 神疲乏力, 納少便溏。 舌淡胖邊有齒痕, 苔白或膩, 脈緩或弱。 治以益氣健脾, 除濕止帶。
處方:白術30克 山藥30克 人參6克 白芍15克 蒼術10克 甘草3克 陳皮2克 黑蕎穗2 克 柴胡2克 車前子(包)10克
若帶下綿綿不斷者, 加金櫻子15克,
2、腎虛型:
①腎陽虛型:症見帶下量多, 淋漓不斷, 色白清稀, 腰酸如折, 倦怠無力, 小便清長, 大便溏薄。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沉遲。 治以溫補腎陽, 固澀止帶。
處方:熟地10克 鹿角膠10克 菟絲子10克 杜仲10克 肉桂6克 制附子10克 補骨脂1 0克 黃芪10克。
若大便溏薄者, 可在上方中加肉豆蔻15克以溫腎止瀉。
②腎陰虛型:症見帶下量多, 色白質粘, 五心煩熱, 頭暈耳鳴。 舌紅少苔, 脈細或數。 治以滋補腎陽, 清熱止帶。
處方:熟地12克 山萸肉10克 山藥10克 澤瀉10克 茯苓12克 丹皮10克 知母10克 黃柏10克 枸杞子12克
若帶下量多, 加芡實15克, 烏賊骨10克固澀止帶。
3、濕熱型:
症見帶下量多, 色黃或夾有血絲, 質粘稠, 其氣臭穢,
處方:山藥18克 芡實10克 黃柏10克 車前子(包)10克 白果10克 丹皮10克 茵陳10克 牛膝6克。
若有脾虛者, 加黃芪30克, 炒白術10克以健脾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