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盲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失明嚴重的影響著盲人的生活, 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但是生活中人們的歧視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

認為只要身體沒有病, 就是健康的觀點, 是不確切的。

健康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沒有軀體的缺陷和疾病, 即身體健康;二是要有正常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即心理健康。 這就是說身體健全的人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人, 而軀體殘疾人卻可能是心理健康的人。

我們不應該只注意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生活本身是複雜多樣的,

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 挫折和失敗都可能引起心理異常, 因而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盲人是社會的一員, 不可能離開現實社會而單獨生存。 盲人雖然失去了健全的身體, 但仍可以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可以減輕目盲對人的影響, 使盲人意志堅強, 更能忍受挫折和逆境, 度過生活中的種種變故和災難, 真正做到殘而不 “ 廢 ” , 要想使盲人樂觀地對待自己的未來, 對盲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就像是給病人吃藥治病、手術治療一樣, 決不可掉以輕心。

盲人只有保持自己在心理上的健康狀態, 使自己的行為能夠適應社會行為規範的要求, 並進而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才能真正達到全面康復、回歸社會的目的。

我們在生活當中應該多關注一下盲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給他們多一點心理上的安慰, 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這樣才能撫平他們心中的創傷。

詳情可登錄成長心理專題瞭解更多心理健康的相關資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