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見腹瀉的病因及治療

夏季是菌痢的高發季節, 此時, 沙門氏菌腸炎、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到了發病高峰期。 由於三者在臨床上均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易混淆診斷。 此外, 菌痢與沙門氏菌腸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盡相同, 而輪狀病毒性腹瀉則不需要用抗生素。 因此, 對三者加以鑒別, 於及時治療有重要意義。

菌痢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發病, 1歲以內幼兒少見, 首發症狀為先瀉後吐, 同時有腹痛, 以左下腹痛為主, 腹瀉的特點是便次頻繁, 每日大便次數超過十次, 甚至更多, 但大便量少, 大便性狀為粘液或膿血便,

裡急後重明顯, 大便鏡檢滿視野白細胞, 大使培養可查到志賀氏菌。 氟呱酸為目前最佳抗痢藥物。

沙門氏菌腸炎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牛奶、蛋類、家禽、內臟等引起發病, 1歲以內幼兒多見。 首發症狀為先吐後瀉, 常有嘔吐, 以臍周腹痛為主, 每日便次在3~10次, 大便量多, 大便性狀為水樣帶粘液, 裡急後重不明顯, 大便鏡檢白細胞總數多正常, 大便培養可找到沙門氏菌, 治療藥物選用複方新話明、氯黴素、氨苄青黴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

輪狀病容是6歲以下幼童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 以6個月~2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輪狀病毒性腹瀉首發症狀為嘔吐、咳嗽, 腹瀉每日3~10次, 大便為稀便、水樣或蛋花樣。 有酸臭味, 無粘液及膿血,
大便鏡檢、大便培養均陰性, 血象不高, 病毒檢測可分離出輪狀病毒。 如果沒有繼發細菌感染, 可不用抗菌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