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心臟病並非隱藏的毫無聲息

編者按:心臟病是一種慢性疾病, 一旦患上將使你的工作生活都苦受其擾, 所以在科技發達的今天, 我們要運用科技的手段, 來提前預測心臟病, 預防糖尿病, 保持健康的身體。

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 讓很多疾病都能早期發現, 早期診斷。 特別是心臟疾病, 很多檢查如果運用得當, 能避免不少悲劇的發生。 近日, 美國《預防》雜誌上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世界著名的心臟病預防專家亞瑟·蓋斯頓教授刊文, 指出以下7種心臟檢查對預測心臟病極其重要。

C反應蛋白檢測。

C反應蛋白是炎症的標誌, 正常者低於1毫克/升;當超過3毫克/升,

說明體內有炎症。 如果多次抽血檢查均高於3毫克/升, 說明該物質含量高不是由於普通的炎症, 而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需要進一步行鈣化積分評價或頸動脈超聲檢查了。 減肥、多運動、他汀類藥物有助於降低C反應蛋白水準。

頸動脈超聲。

通過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可預測心臟病。 研究提示, 頸動脈內膜厚度與冠心病有關, 超聲檢查在血流受阻前就可以早期非常敏感地檢測血管病變, 因為沒有射線, 懷孕婦女也可行此檢查;如果動脈內膜厚度異常, 說明心臟病風險也較高, 需要調整飲食、多運動或服降脂藥、降壓藥。

冠狀動脈CT造影及鈣化評分。

蓋斯頓教授建議, 如果你年過半百, 此項檢查很有必要;有心臟病高危因素或者有家族史的人也應檢查冠脈鈣化情況;因X線有輻射,

懷孕女性不能做。 鈣化評分在400以上, 說明未來10年內心臟病風險增高;評分超過1000, 意味著1年內如果不治療, 心臟病風險增加25%。 評分超過200, 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吃降脂藥等減少血管內斑塊。

負荷超聲心動圖。

蓋斯頓教授指出, 與單純心臟負荷試驗相比, 該檢查可以大大提高診斷準確性。 不管多大年紀, 出現心臟病症狀如氣短、胸悶、胸痛, 都要作此項檢查, 發現異常, 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冠脈造影檢查。

能進一步明確血管阻塞情況。 它是評估心臟病嚴重程度以及判斷是否行支架或搭橋治療的最好方法。

血脂及脂蛋白(a)檢測。

除了傳統的血脂濃度的檢測,

還要檢測脂蛋白(a)的濃度, 因為它是小顆粒物質, 更容易形成斑塊, 危害也更大, 脂蛋白(a)水準超過30每毫克分升, 心臟病危險增加。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

45歲以上或者有糖尿病危險因素者都要查HbA1c。 糖尿病人冠心病的風險增加5倍, 因此預防糖尿病就是預防心臟病。 HbA1c檢測如兩次高於6.5%, 需要調整飲食或藥物治療。

總結:可以預防, 我們就要用我們所能做到的, 去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小編介紹這些檢查都可以檢查預測心臟病, 要把心臟病扼殺在搖籃裡。 不可讓它來禍害我們的生活。 (文章原載于《益壽文摘》, 刊期:2012.06, 作者:李家俊,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 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

請儘快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