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突發是否奪命, 要視許多因素而定, 如心臟受影響的部位、時間長短、缺血心肌範圍大小等, 心律失常發作的症狀也不一樣, 輕微症狀約占1/4, 是“無聲無息”的, 多見於糖尿病患者。
心律失常包括風濕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律失常、高血壓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律失常。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一份題為《全球疾病負擔》的報告, 對全球健康狀況進行了評估。 這份長達146頁的報告顯示, 心律失常已成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心律失常突發是否奪命, 要視許多因素而定, 如心臟受影響的部位、時間長短、缺血心肌範圍大小等。
嚴重症狀會發出某些信號, 如胸痛、呼吸短促、作嘔和出汗等。
心肌缺血時, 便無法傳導由竇房結髮出的電脈衝, 也無法指揮心臟規律的泵血動作, 導致心律不齊。
這時, 心臟一改正常的搏動和收縮, 進入顫抖、混亂的狀態, 接著心臟驟停, 血壓驟降, 患者昏厥。 血液迴圈和呼吸都停止後, 如果沒能及時搶救, 如以心肺復蘇術來維持泵血動作, 使氧氣和血液繼續送到心臟和腦;或以電擊恢復心律泵血動作等, 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便會因缺氧在幾分鐘內相繼“死亡”。 施行電擊每延遲一分鐘, 病人存活率便降低7%~10%。
心律失常發作患者如能獲得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