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對腎結石認識的10大誤區

生活中有很多患者, 往往是病情嚴重了才到醫院治療, 這樣往往是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下面讓專家為大家講解一下認識腎結石的十大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長期以來, 人們認為腎結石病人要限制鈣的攝入, 因為對腎結石的分析表明, 腎結石中80%是鈣質。 近年來研究證實, 這一觀念是錯誤的, 而且結論剛好相反:增加鈣的攝入反而可以減少患腎結石的危險性。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少吃鈣質的婦女比多吃富含鈣質食物的婦女更容易患腎結石。 發生腎結石的原因不是因為鈣太多,

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 造成不正常的“鈣搬家”所致。 此時, 骨鈣減少, 而血鈣和軟組織中的鈣卻增加了, 軟組織中鈣過多會造成結石、高血壓、動脈硬化和老年性癡呆。 而長期補鈣, 增加人體鈣的吸收, 可刺激血鈣自身的穩定, 最終降低血液和軟組織中鈣的含量, 減少結石的發生。

誤區二:腎結石病人不能補鈣

腎結石大多是草酸鈣在尿中沉積, 主要是草酸攝入過多, 在泌尿道排出時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沉積形成腎結石。 防治腎結石的關鍵是減少攝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草頭、竹筍、茭白等, 這些食物應少吃, 吃時應煮沸, 去除草酸含量。 鈣攝入量多的人群比鈣攝入量少的人群, 腎結石的發生率要低。 一般居民膳食中鈣攝入是不足的,

應當增加鈣的攝入, 鈣在消化道內增加, 與草酸形成草酸鈣, 減少草酸的吸收, 也可以減少腎結石的發生。

誤區三:沒有症狀的結石不用治療

不痛的腎結石相反可能因為沒有及時被發現, 而引起極為嚴重的惡果。 結石作為異物長期存在於腎臟中, 不僅會引起感染, 摩擦腎黏膜引起血尿, 還可能引起泌尿系統梗 阻, 導致腎積水, 甚至使腎功能完全喪失。 臨床已經證實, 結石的長期慢性刺激, 還有併發腎臟腫瘤的可能。

誤區四:體外震波碎石對人體沒有損害

體外震波能擊碎結石, 必然就會對腎臟有損傷, 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如果重複2-3次仍不見效, 就應該考慮改用其他方法, 反復多次的碎石,

受損的腎臟就再也無法修復了。

以下人群不能採用體外衝擊波碎石。 有尿路梗阻者:因碎石後結石無法排出, 且由於結石碎石後容易堆積而加重梗阻, 故解除梗阻前不能應用體外衝擊波碎石治療;不能治癒的出血性疾病病人:因碎石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尿路的微小損傷, 若已有出血性疾病, 可能形成大的出血及出血不止;腎功能不全者:衝擊波碎石可引起腎內微小出血、血腫及水腫, 如腎功能不全, 又需多次碎石治療, 則容易加重腎功能損害等。

誤區五:所有結石都能溶排

大於1釐米的結石, 要採用藥物排石是很困難的。 中藥排石主要是利用其利尿的作用, 絕不是像廣告上所說的可以將結石溶解排出。

如果吃了1-2個月的藥仍不見效, 最好換個方法試試。 長期吃藥只會損傷腎臟功能。

誤區六:補充維生素C易患腎結石

維生素C是酶的輔因數, 與膠原的合成、創傷的癒合、血管的脆性有關;維生素C還有抗氧化, 促進鐵的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成人每日的推薦攝入量為100毫克, 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為1000毫克。 維生素C的補充, 只要每天攝入量在1000毫克以內, 是不會發生腎結石的。

誤區七:結石不痛是好事

專家說, 腎結石之所以痛, 多數是因為結石在泌尿系統內移動造成的, 當結石逐漸增大後, 基本上不再移動, 人也不會覺得痛了。 此外, 當大的結石長期存在於腎內產生積水越來越多, 腎內壓力增加會導致內部感覺神經破壞, 也不會覺得疼痛。

因此, 當結石不再疼痛, 反而不是好事。

實際上, 無論使用中醫還是西醫方法, 暫時止住結石導致的疼痛都不是什麼難事, 治療結石的關鍵是要把結石從體內消滅。

誤區八:結石都能體外震碎

目前還沒有發現能夠包治一切結石的療法, 體外震波碎石也有適應症。 3-5毫米的結石根本不需要體外震波碎石;而積水嚴重的腎結石患者, 本身腎臟的排石功能已經受到了損害, 即便將結石擊碎, 也無法將其排出。 其實, 治療的關鍵並不在於石頭是否能被擊碎, 而在於被擊碎的石頭能否排出。

對於巨大結石, 尤其應該慎重選擇。 因為巨大結石被粉碎後, 容易形成“石階”, 阻塞腎臟和輸尿管。 另外, 鹿角狀和生薑狀的結石也不宜採用此法。

誤區九:衝擊碎石一次碎石

作為治療泌尿結石的首選手段,衝擊波碎石設備和技術已經普及,如果沒有嚴格控制使用方法,超聲波在打碎結石的同時也會傷害腎臟。一般大於花生米的結石就得分次治療。如果粗暴地單單以碎石為目的,輕則導致腎臟功能受損,重則因為血管攣縮而引致腎臟萎縮。

誤區十:藥物排石不傷身

有很多人因為害怕手術,發現自己體內有結石,都希望能用藥物治療。也有些藥物廣告吹得很曆害,說什麼“碎石、化石、排石三位一體”,總讓患者躍躍欲試。可患者花很多錢買了種種藥物,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的服用,體內的結石一點都沒有變小,這究竟是為什麼?也許藥店服務員會說患者對藥物可能不太敏感,建議再買一個療程的藥物。試想:要是再不敏感怎麼辦?

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聽聽專家怎麼說,專家指出,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夠確切排結石的藥物。研究證明,即使不做任何治療,0.3-0.5cm的結石(綠豆大小)有13%-18%會自然排出,醫學上稱之為“自然排石率”,如果服用藥物後的排石率沒有超過自然排石率,就很難證明這種藥物能有效排石。

誤區九:衝擊碎石一次碎石

作為治療泌尿結石的首選手段,衝擊波碎石設備和技術已經普及,如果沒有嚴格控制使用方法,超聲波在打碎結石的同時也會傷害腎臟。一般大於花生米的結石就得分次治療。如果粗暴地單單以碎石為目的,輕則導致腎臟功能受損,重則因為血管攣縮而引致腎臟萎縮。

誤區十:藥物排石不傷身

有很多人因為害怕手術,發現自己體內有結石,都希望能用藥物治療。也有些藥物廣告吹得很曆害,說什麼“碎石、化石、排石三位一體”,總讓患者躍躍欲試。可患者花很多錢買了種種藥物,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的服用,體內的結石一點都沒有變小,這究竟是為什麼?也許藥店服務員會說患者對藥物可能不太敏感,建議再買一個療程的藥物。試想:要是再不敏感怎麼辦?

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聽聽專家怎麼說,專家指出,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夠確切排結石的藥物。研究證明,即使不做任何治療,0.3-0.5cm的結石(綠豆大小)有13%-18%會自然排出,醫學上稱之為“自然排石率”,如果服用藥物後的排石率沒有超過自然排石率,就很難證明這種藥物能有效排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