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五臟痹是什麼嗎?五臟痹的症狀又有哪些?其實五臟痹是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腎痹的總稱, 而這五臟具體會有什麼症狀表現, 接下來將會揭曉。 現在, 跟著小編一起去瞭解五臟痹的症狀有哪些吧!
五臟痹的病因:因痹證日久不愈, 複感風寒濕邪, 使痹證從筋、脈、骨、肉、皮等發展至與其相合的內臟, 致內臟受傷, 而相應出現, 肝痹、心痹、腎痹、脾痹、肺痹等。 也可由於氣血內虛, 陰精虧損、或陽氣不運, 邪氣乘虛而襲, 積聚於胸腹所致。
肝痹:五臟痹證之一。 主要症狀為頭痛, 夜睡多驚夢, 渴飲, 多尿, 腹脹, 腰痛脅痛,
心痹:中醫上, 心痹指風寒濕熱等邪侵及形體, 阻痹經氣, 複感於邪, 內舍於心, 久之損傷心氣脈絡, 心脈運行失暢。 以心悸、胸悶短氣、心臟嚴重雜音、顴頰紫紅等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 西醫上, 風濕性心臟病是指風濕熱後所遺留下的心臟病變, 以心臟瓣膜病變為主。
腎痹:腎痹, 病名。 由骨痹日久不愈複感外邪所致。 證見腰背僂曲不能伸, 下肢拘攣, 腰痛, 遺精等。 《素問·痹論》:“腎痹者, 善脹, 尻以代踵, 脊以代頭。 ”《聖濟總錄·腎痹》:“骨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腎, 是為腎痹。 其證善脹, 尻以代踵, 脊以代頭。 蓋腎者胃之關,
脾痹:病名。 五臟痹之一。 由肌痹發展而成。 脾主肌肉, 故亦有脾痹即肌痹之說。 《素問·痹論》:“脾痹者, 四肢懈惰, 發咳嘔汁, 上為大寒。 ”《素問·刺逆從論》:“少陰不足, 病脾痹。 ”或謂:“肌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脾, 是謂脾痹”(見《聖濟總錄·脾痹》)。 《症因脈治·脾痹》指出:“脾痹之證, 即肌痹也。 四肢怠惰, 中州痞塞, 隱隱而痛, 大便時瀉, 面黃足腫, 不能飲食, 肌肉痹而不仁。 ”選用黃芪丸、白術湯、五味異功散、保和丸、香砂枳術丸等方治療。
肺痹:五臟痹證之一。 主要症狀為惡寒、發熱、咳嗽、喘息、胸滿、煩悶不安等。 由外邪閉阻肺氣或因“皮痹”日久不愈, 病情發展所致。 《素問·痹論 》:“皮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肺。 ” 一說由於生活失於調養, 精氣 內損, 複感外邪, 邪氣積於胸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