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共分三型:
第一型是常見類型, 主要表現為足趾間脫屑, 少許皮膚變白, 偶有小水皰。 此類型選用克黴唑霜、派瑞松乳膏、蘭美抒乳膏、采樂洗劑等, 會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型受累部位為足底弓、足趾側緣、足趾間, 以針頭至綠豆大小的水皰為主, 皰壁較厚, 發亮, 不易破, 內容物是透明液體, 水皰可融合, 呈多房性。 因劇烈瘙癢, 往往被抓破, 可見蜂窩狀鮮紅的基底, 或有滲液。
有些人常用衛生紙塞在趾間, 這樣一來, 不但再好的藥物都難以治好足癬, 甚至會火上加油, 導致患部紅腫更癢。 這就是同樣的治足癬藥,
這說明, 足癬用藥, 選得好不如用得好。 因為此類足癬, 由於水皰的劇癢, 迫使患者非抓不可, 而且往往還會抓到疼痛, 導致水皰破裂, 皮膚破損。 要知道, 水皰內的滲出液極適宜皮膚表面的細菌生長, 造成感染。
另外, 患者足部的感染, 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可作為過敏原, 引起患部的局部過敏反應, 外加水皰破裂後的滲出液體, 此時塗上任何一種軟膏或霜劑, 均會把炎症的滲出物堵在皮損組織內, 使之不能引流出皮損外, 導致皮損部位更加紅腫, 甚至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結炎。 正確的做法是, 選用一些高滲液體濕敷患部, 如3%硼酸水, 可起到消腫目的;若分泌物以膿性為明顯, 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
第三種類型是角化過度型, 主要為彌漫性變厚、粗糙、脫屑、表面覆有鱗屑, 邊緣偶有水皰, 抓破或皸裂後疼痛出血。 此類型適用軟膏類的藥物, 如10%水楊酸軟膏, 先厚塗或用塑膠膜封包, 待角質剝脫後選用各類型外用癬藥。
對單純外用藥療效不滿意者,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加用口服抗真菌藥物, 如斯皮仁諾(伊曲康陛)、蘭美抒(特比荼芬)等。
值得一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