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 高血壓人群在我們身邊越來越普遍。 有人問:高血壓與腎病有關係嗎?回答是肯定的。
高血壓是腎臟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
其中就有腎血管性高血壓和腎實質性高血壓兩種, 但是兩者在病因和發病機理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其預後也有不同。
腎血管性高血壓可以應用手術方法治癒, 一般早中期治療效果較好。
而腎實質性高血壓可見於急性腎炎、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炎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衰竭期。 雖然腎性高血壓為腎臟疾病所致, 但血壓升高反過來又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
而持續性的中、重度高血壓則可以加速腎功能的惡化。 臨床上我們所見到的慢性腎炎高血壓型的預後就較普通型差;慢性腎衰患者血壓升高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表現。 因此積極有效地控制腎臟病患者的高血壓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為什麼腎臟病患者伴有高血壓者預後較差呢?這是由於持續性中、重度高血壓會使腎小動脈痙攣、硬化, 使腎小球毛細血管硬化加速, 腎單位毀損加快, 腎功能呈惡化趨勢明顯;同時由於血壓升高還會導致嚴重的心、腦病併發症。
對於非糖尿病性腎病患者而言,
對於腎實質性高血壓,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那麼我們就從飲食調養方面做起吧:
1、低蛋白飲食:蛋白質的攝入按每公斤體重0、3—0、6克供給, 選用高生物優質蛋白, 如乳類、蛋類、魚、雞等。
2、高糖食物:保證高糖食物的攝入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熱量。 含糖高的食物有蜂蜜、葡萄糖、甜果汁(血鉀高者除外)。
3、低鹽:鹽的攝入根據水腫和血壓的情況而定。 如有水腫、血壓升高, 採用低鹽飲食(每日控制在2—3克)。
4、主食麥澱粉:一般的米、面等主食中, 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 不利於尿素氮的下降。 而麥澱粉無此弊端, 熱量又高, 故可用麥澱粉代替主食。
5、補充α-酮酸/必需氨基酸製劑:可以補充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 糾正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不適當。 改善氨基酸的代謝, 增加尿素的再利用, 增加血漿中蛋白質含量, 降低血中尿素氮。
6、高維生素:維生素參與新陳代謝, 為生命活動所必需, 應予充分供應, 特別是維生素A、B1、B2、C及葉酸等對腎功能不全者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