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熱的天氣是最容易引發面肌痙攣的, 有時疾病的發生沒有任何徵兆, 甚至很多疾病都沒有瞭解的時候就已經發生, 面肌痙攣的產生, 對患者的各個方面影響都很大, 現在很多的患者在進行面肌痙攣的治療時,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面肌痙攣久治不愈, 那麼面肌痙攣能根治嗎, 我們來看看。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 面肌痙攣是可以治療的, 並非不治之症。 面肌痙攣又稱半側顏面痙攣或面肌抽搐, 一般指原發性的面肌抽搐, 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搐, 以中年女性多見, 症狀進行性加重,
面肌痙攣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的面肌抽搐的真正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目前認為面神經傳導通路上受到刺激可能是導致抽搐的原因, 這些刺激可能是血管壓迫、炎症、脫髓鞘改變等。 其中, 微血管壓迫理論已經成為目前的主導學說。
繼發性面肌抽搐的病因往往比較明確, 通過神經系統及影像學檢查都能確診, 常見原因為橋小腦角腫瘤或炎症、橋腦腫瘤、腦幹腦炎、延髓空洞症、運動神經元疾病等。
目前治療面肌抽搐的方法有多種, 對於面肌抽搐範圍較小、症狀較輕的病人可以採用藥物治療或理療, 如應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 但這些治療只能減輕症狀, 不能根治疾病, 而且長期用藥後可造成肝腎功能損傷及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經藥物治療或理療無效的患者可以選擇局部封閉或肉毒素注射, 但這些治療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療效最多維持3-6個月, 且可導致不同程度面癱。
為了根治面肌痙攣, 必須採用外科治療, 其方法有兩種:一是面神經主幹或分支切斷術, 通過破壞面神經的傳導功能, 以癱瘓代替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