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生理上的懶惰, 拖延症像是心理上的無法控制, 自小我們就懂得“明日複明日, 明日何其多”的道理, 但為什麼無論工作還是學習, 效率就是無法達到預想的水準呢?在這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 很多人都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拖延症。 那麼, 患上拖延症怎麼辦?日常要注意什麼?
患上拖延症怎麼辦?
1、端正認識。 拖延並不能使問題消失或變得容易, 只會帶來更嚴重的危害。 為什麼要逃避現實, 反而招來痛苦的折磨呢?成功者從不拖延。
2、不遷就。 哪怕是逼迫式也行, 沒有商量餘地和退步一絲一毫的“講價、折扣”餘地。
萬事開頭難, 要把不願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放在首位, 而對於難做的事可以試著把困難分解開, 各個擊破;對於那些難做決定的事, 則要當機立斷, 因為最壞的決定是沒有決定。
3、馬上著手!目標明確, 做好安排。 分配時間後, 沒有猶疑, 直接、迅速、立即動手。 拖延的病根最主要就是遲遲不動手, 厭倦、畏懼、自我安慰, 找藉口, 推脫, 時間延後......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
4、投入去做。 專心, 避開干擾因素, 除了緊急情況外, 先做手頭的事。 否則, 也不存在計畫和安排了。 更絕不做無關的事、無意義的事。 拖延者的壞習氣中, 有做事隨意、不嚴謹的習慣, 所以丟三落四, 做著做著, 就離開正事, 自己都不自覺在幹什麼。 恍然發覺, 時間已過。
5、聚精會神。 講求效率, 就像體力勞動時用力有大小一樣, 付出的努力和精力多少, 跟集中精神付出心力有關。 事情是努力出來的, 沒有免費的晚餐, 免費的早餐、午餐也一樣不會有。 投機僥倖的事很可笑。
6、花時間。 做事除了花時間外, 幾乎是沒有任何其它更好辦法,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但拖延者潛意識裡常常自我安慰:反正總會做好的。 時間還有, 沒關係的。
7、做徹底。 能一步到位就做到位, 不要留一點給以後。 拖延的習慣就是藉口多, 就會伴隨著虎頭蛇尾, 開頭如果不拖, 臨近結束, 又偷懶。 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 但只有少數人能夠一以貫之去執行他的決心, 而也只有這少數人是最後的成功者。
8、一件一件做。 貪多, 又沒有耐心, 結果是沒能做好一件事, 得到的都是受挫感, 自然產生畏懼拖延。 做好一件後, 心裡有成就感, 而且感覺良好, 做事有樂趣。 別回頭看路, 也只要看著腳下的路就可以。 決定之後看得太遠沒什麼益處。 可以建立一個行動計畫,
9、堅持做去。 只要持續不斷去做, 正常的事情, 總是能做完、做好。 一百斤、乃至幾千公斤的花生仁, 我們沒看到是怎麼生產出來的——那是每一個都是從手上剝出來的。 這就是恒心和毅力的產品。
10、珍惜當下。 要有唯一性的理念。 多少的過去代替不了當下;多少的未來也彌補不了現在。 “那一刻”都是唯一性的, 別指望錯過了還能彌補。 堅決去掉這樣的念頭:“這個等下做”、“這個明天做”。
沒有別的什麼習慣, 比拖延更為有害。 更沒有別的什麼習慣,
克服拖延症七步驟
一、分清主次 學會運用二八法則
1、分類: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突發性和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 成功者花時間在做最重要, 而不是最緊急的事情。 把所有工作分成急並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類, 依次完成。 你發每封電子郵件時不一定要字斟句酌, 但是呈交老闆的計畫書就要周詳細密了。
2、分解:把大任務分成小任務。
二、消除干擾
關掉QQ, 關掉音樂, 關掉電視……將一切會影響你工作效率的東西統統關掉, 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三、互相監督
找些朋友一起克服這個壞習慣, 比單打獨鬥容易得多。
四、設定更具體的目標
如果你的計畫是“我要減肥, 保持好身段”,那麼這個計畫很可能流產。但如果你的計畫是“我每週三次早上七點起床跑步”,那麼這個計畫很可能被堅持下來。所以,你不妨把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可以控制的小目標。當你的家裡看起來像一個垃圾站時,讓它立刻纖塵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現實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鐘把洗手間清潔一下卻也不算太難。
五、不要給自己太長時間
心理專家弗瓦爾發現,花兩年時間完成論文的研究生總能給自己留一點時間放鬆、休整。那些花三年或者三年以上寫論文的人幾乎每分鐘都在搜集資料和寫作。所以,有時候工作時間拖得越長,工作效率越低。
六、別美化壓力
不要相信像“壓力之下必有勇夫”這樣的錯誤說法。你可以列一個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的時間表,以避免把什麼事情都耽擱到最後一分鐘。
七、尋求專業的幫助
如果拖遝影響了你的前程,不妨去看看心理醫生,認知——行為療法可能會有效。
保持好身段”,那麼這個計畫很可能流產。但如果你的計畫是“我每週三次早上七點起床跑步”,那麼這個計畫很可能被堅持下來。所以,你不妨把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可以控制的小目標。當你的家裡看起來像一個垃圾站時,讓它立刻纖塵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現實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鐘把洗手間清潔一下卻也不算太難。五、不要給自己太長時間
心理專家弗瓦爾發現,花兩年時間完成論文的研究生總能給自己留一點時間放鬆、休整。那些花三年或者三年以上寫論文的人幾乎每分鐘都在搜集資料和寫作。所以,有時候工作時間拖得越長,工作效率越低。
六、別美化壓力
不要相信像“壓力之下必有勇夫”這樣的錯誤說法。你可以列一個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的時間表,以避免把什麼事情都耽擱到最後一分鐘。
七、尋求專業的幫助
如果拖遝影響了你的前程,不妨去看看心理醫生,認知——行為療法可能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