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經悄然來臨, 過不了幾天炎熱的天氣也將逐漸上演。 夏季也正是易感濕氣病的季節, 同樣也正是祛濕的正當時節, 有些人在此時可能喜歡選擇喝一些祛濕湯以企圖“趕走”體內濕氣, 而結果往往是湯喝了不少, 可濕氣依然很重。 那麼, 夏季濕氣重的人究竟該怎麼調理呢?又該怎麼正確祛濕呢?別著急, 中醫祛濕有“三法”, 現在就推薦給大家。
一、健脾胃祛濕法
相信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為什麼體內濕氣總是不斷的產生呢?”, 為了通俗易懂些給大家打個比方, 脾胃就相當於是一個抽水機, 濕氣就像池塘裡面的水,
所以說, 脾胃虛弱的人就像是抽水機的動力不足, 根本無法滿足那每天排水的任務量。 此時若有效健脾胃, 就像當於是加強了抽水機的動力, 保證了其正常運行, 完成了那每日的排水量, 所以濕氣就自然不明顯了。
在此提醒一下大家, 健脾胃祛濕法只適用於因脾虛所導致的體內濕氣重的情況。
健脾祛濕食療方推薦:紅豆薏米粥
【材料】:薏米仁、赤小豆、紅棗、龍眼肉
【做法】:先將薏米與紅豆洗淨提前泡發(約十二個小時)。 , 再將泡好的薏米和紅豆放入鍋中,
【功效】:這一款最為普遍且效果比較的家庭食療粥, 紅豆和薏米均為健脾祛濕的傳統食物, 沒有任何副作用, 可以常吃。
有些人為什麼喝了許久的祛濕湯卻依舊不見到任何效果呢?這只能說是你的方法用錯了。 就相當於是抽水機的動力足, 可以正常運行, 但是只是池塘裡的水產生的太快太多了, 或者水管不夠大不夠粗, 水無法及時排出而越積越多, 此時就算是再增加抽水機的動力也是於事無補。 所以說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喝祛濕湯也不見效的原因, 此時就必須用藥發其汗或者是利小便的辦法了。
二、微汗除濕法
中醫認為水、濕、痰、飲其實是一家人, 而肺乃水之上源, 肺主皮毛, 皮毛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與肺的宣發功能密切相關。 所以想要排濕, 打開毛孔, 濕隨汗排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祛濕辦法, 可以不用非得大汗淋漓, 但是需要周身微微汗出為最佳,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出汗後一定不要喝冰凍飲料或者是吹空調, 讓汗在皮膚上自然幹, 這樣汗出才暢, 濕氣才能去得快。
此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不少皮膚長紅疹, 甚至是出汗後感覺皮膚瘙癢的人, 其實這就是皮膚排汗不暢導致水濕之邪鬱阻皮膚, 久而化熱所致。 針對於此類人, 照樣可以利用微微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所以在此建議那些想要依賴藥物來達到祛濕效果的患者, 不妨選擇運動出汗作為輔助手段, 效果會變得更好。
三、淡滲利濕通小便
中醫認為濕邪是陰邪, 它容易損傷我們的陽氣, 而且它的粘滯之性使得它很容易留滯於臟腑經絡, 亦常常阻遏氣機, 使得氣機升降失常, 且濕容易和熱狼狽為奸變成濕熱。 但濕終究還是陰邪, 因此治療濕熱病時用溫熱的藥要慎重, 因此葉天士先生在《外感溫熱篇》指出:“熱病救陰猶易, 通陽最難……通陽不在溫, 而在利小便,
中醫學家蒲輔周老先生對此曾精闢地指出:這裡有個講究, 我把它概括為“淡以通陽”。 病屬濕熱, 不能用溫藥, 只能用藥味淡薄者, 如蘆根、茯苓皮、滑石、通草、苡米之類滲利小便, 濕去熱孤, 陽氣自通。 因此祛濕用利小便之法, 多用於濕熱內蘊的情況, 常用五苓散、四苓湯、八正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