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彈簧圈和蘑菇傘型封堵器介入治療PDA的併發症發生率很低, 主要包括以下併發症:
1.封堵器脫落
發生率約0.3%, 主要為封堵器選擇不當, 個別操作不規範造成, 術中推送封堵器切忌旋轉動作以免發生脫載。 一旦發生彈簧圈或封堵器脫落可酌情通過網籃或異物鉗將其取出, 難於取出時要急診外科手術。
2.溶血
發生率<0.8 %。 主要與術後殘餘分流過大或封堵器過多突入主動脈腔內有關。 尿顏色呈洗肉水樣, 嚴重者為醬油色, 可伴發熱、黃疸、血色素下降等。 防治措施是儘量避免高速血流的殘餘分流;一旦發生術後溶血可使用激素、止血藥、碳酸氫鈉等藥物治療,
3.殘餘分流和封堵器移位
採用彈簧圈的發生率為0.9%, 蘑菇傘封堵器的發生率≤ 0.1%。 一般可以採用一個或多個彈簧圈將殘餘分流封堵, 必要時接受外科手術。 封堵器移位的發生率為0.4%, 如移位後發現殘餘分流明顯或影響到正常心臟內結構, 須行外科手術取出封堵器。
4.降主動脈狹窄
應用蘑菇傘封堵器的發生率為0.2 %, 主要發生在嬰幼兒, 系封堵器過多突入降主動脈造成。
5.左肺動脈狹窄
主要由於封堵器突入肺動脈過多造成。 應用彈簧圈的發生率為3.9%, 蘑菇傘封堵器的發生率為0.2%。 與PDA解剖形態有關, 術中應對其形態有充分的瞭解, 根據解剖形態選擇合適的封堵器有助於避免此種併發症。 輕度狹窄可嚴密觀察, 若狹窄較重則需要外科手術。
6.心前區悶痛
蘑菇傘封堵器發生率為0.3%。 主要由於植入的封堵器較大, 擴張牽拉動脈導管及周圍組織造成, 一般隨著植入時間的延長逐漸緩解。
7.一過性高血壓
如短暫血壓升高和心電圖ST段下移, 多見於大型PDA, 系動脈導管封堵後, 動脈系統血容量突然增加等因素所致,
8.血管損傷
穿刺、插管損傷血管, 術後下肢制動, 傷口加壓致血流緩慢, 穿刺處形成血凝塊, 可致動脈栓塞或部分栓塞。 因此, 在拔出動脈套管時, 應輕輕壓迫穿刺部位10~15min, 壓迫的力量以穿刺部位不出血且能觸及足背動脈搏動為標準。 血栓形成後應行抗凝、溶栓和擴血管治療。 若藥物治療後上述症狀不能緩解, 應考慮外科手術探查。 股動脈的出血、血腫形成, 多是由於穿刺後未能適當加壓或外鞘管較粗, 血管損傷大造成。 一般小血腫可自行吸收, 大血腫則將血腫內血液抽出後再加壓包紮。
9.聲帶麻痹
應用彈簧圈封堵後出現聲帶麻痹。
10.感染性心內膜炎
PDA患者多數機體抵抗力差, 反復呼吸道感染, 若消毒不嚴格, 操作時間過長, 術後抗菌素應用不當, 都有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可能。 導管室的無菌消毒, 規範操作, 術後應用抗菌素, 是防止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