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性冠脈造影
目前仍然是支架術後隨訪的主要方法, 是準確定量評價冠脈管腔的“金標準”。 但冠脈造影、血管內超聲(IVUS)屬於有創性檢查, 病人難以接受。 因此, 磁共振冠狀動脈血管成像(MRCA)、電子束CT(EBCT)、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等無創性檢查成為研究的熱點。
二、磁共振冠狀動脈血管成像
是近年發展起來的無創檢查, 最大優勢是無創, 無放射損傷, 不需對比劑, 一次檢查即可完成心功能、心肌灌注和活性評價, 可顯示冠狀動脈解剖及主幹近段的狹窄。 但由於多數支架為不銹鋼支架, 在成像時會產生磁敏感性偽影及射頻遮罩,
三、血管內超聲
它利用安裝在心導管尖端的微型超聲探頭, 從管腔內直接觀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情況, 提供活體冠脈高品質的切面圖像, 被認為是評價介入療效新的“金標準”。 但這種方法也有局限, 它可能引起冠脈痙攣或血管壁損傷而再狹窄。 同時, 由於目前都是“側視”式, 不能觀察血管前方的病變, 而且有創、耗時、費用高昂, 不適用於支架植入後的複查和隨訪。
四、多層螺旋CT
目前64排CT已投入臨床使用, 完成整個心臟掃描僅需5秒鐘時間, 大大減少了呼吸心搏和患者配合檢查的影響, 影像品質很高。 其無創血管成像技術已有效替代了數位減影血管造影術。
五、電子束CT
掃描速度高, 可以定位支架, 無創評價冠脈內支架和搭橋血管內支架的開通情況, 準確率達90%以上;並可準確定量分析冠脈鈣化情況。 但設備昂貴, 普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