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樨作為一種中藥材, 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嗎?中醫都是如何利用欒樨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欒樨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 我們為大家一一解答。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Indian Pluchea
【別名】 格雜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闊苞菊的莖葉或根。
【原形態】 闊苞菊, 灌木, 高2-3m。 莖上部分枝, 幼枝被短柔毛, 後脫落。 葉互生;葉片倒卵形或倒闊卵形, 長5-7cm, 寬1-3cm, 先端鈍或有短尖, 基部楔形, 邊緣有較密的細齒或鋸齒, 兩面被短柔毛, 或下麵被疏毛。 頭狀花序, 直徑3-5mm, 在莖枝頂端作傘房狀排列;花序 梗密被短柔毛;總苞片外層卵形或闊卵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濱沙地或近潮水的空曠地。
【化學成份】 地上部分闊苞菊甙(plucheoside)A、B, 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yl glucoside), 丁香油酚葡萄糖甙(eugenylglucoside), 4-烯丙基-2, 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甙(4-allyl-2,6-dimethoxyphenyl glucoside),水楊酸甲葡萄糖甙(methylsalicylate glucosicde), 苯甲基葡萄糖甙(benzyl glucoside), 苯乙基葡萄糖甙(phenylethyl glucoside), (Z)-2-已烯基葡萄糖甙[(Z)-2-hexenyl glucoside]松脂酚單葡萄糖甙(pimresinol monoglycoside), 丁香樹脂酚單葡萄糖甙(syringaresinol monoglycosixde), 蘇式(threo)的和赤式(erythro)的1, 2-雙-(4-羥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IE-丙烯-3-醇)-苯氧基]-1, 3-丙二醇
【藥理作用】 抗炎作用, 欒樨根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 該提取物對角叉菜膠、組胺、5-羥色胺、透明脂酸酶、鈉-尿酸等引起的多種炎症倖免有抑制作用。
【性味】 味甘;性微溫
【功能主治】 暖胃去積;軟體堅散結;祛風除濕。 主小兒食積;癭瘤痰核;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15g。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板鬁, 取莖葉搗取自然汁, 加入牛皮膠、海帶, 燉溶服之。
【摘錄】 《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的欒樨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後就能夠有所瞭解了。 在知道欒樨的功效和作用後就可以根據自身體質來調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