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慢性乙肝 從“脾”來下手

 

慢性乙型肝炎雖病位在肝, 常涉及脾, 故張仲景指出:“見肝之病當先實脾”。
1、脾虛濕困 中陽不振型:肝病久治不愈, 中氣不足, 水濕不運, 或醫者素投寒涼清解之劑, 或因貪涼飲冷, 致傷脾陽, 中陽不振, 寒濕停聚中焦, 或稟賦不足, 素體脾弱, 感染乙肝病毒而病乙肝。 症見:面色晦暗萎黃, 兩脅隱痛, 納少脘悶, 肢倦乏力, 頭身困重, 或脹脹便溏, 口淡無味, 不思飲食, 神疲乏力。 舌質淡苔白膩, 脈濡緩。 治應溫運脾陽, 芳香化濕兼化瘀解毒。 方用健脾化濕湯(自擬)藿香、茯苓、佩蘭、厚樸、薏苡仁、白術、桂枝、白蔻、草果、丹參、黨參、黃芪等。


2、脾胃濕熱 疫毒蘊結型:平素因飲食不調, 高梁厚味, 恣食酒酪或肥甘, 釀成濕熱內蘊脾胃;繼而感染濕熱疫毒(HBV), 而病患乙肝。 症見:肝區疼痛, 腹脹脘痞, 或胃脘嘈雜灼熱, 飲食減少或噁心欲吐, 倦怠;或身目發黃, 尿少而黃, 大便秘結或瀉下不爽, 大便臭穢。 舌質紅苔黃膩, 脈濡數。 治應清熱利濕, 瀉熱解毒兼涼血化瘀。 方用清脾濕熱湯(自擬):茵陳、大黃、豬苓、茯苓、半枝蓮、金蕎麥、蒲公英、赤芍、枝子、白花蛇舌草等。
3、脾氣虛弱 運化失司型:肝炎病久體衰脾氣虛弱;或稟賦不足素體脾虛, 或勞倦過度飲食不節, 脾土損傷, 又複感乙肝疫毒(HBV), 機體免疫功能失調, 正虛邪戀, 罹患乙肝遷延難愈。 症見:兩脅緊痛, 身困乏力, 食欲不振, 或食後腹脹, 面色黃白無華,
口淡乏味, 尿微黃。 大便溏瀉或下肢微腫。 舌質淡紅, 苔薄白或微黃, 脈緩無力。 治應益氣健脾, 和胃化滯兼活絡運濕。 方用益氣健脾湯(自擬)黨參、白術、黃芪、茯苓、半夏、虎杖、陳皮、麥芽(後下)、神曲、雞內金(研沖)、丹參、炙甘草等。
4、脾腎陽虛 肝失溫煦型:肝病日久, 體力消耗嚴重, 氣陽日衰, 脾腎陽虛;或肝病治不得法, 誤投寒涼致傷脾陽, 日久及腎;或素體稟賦不足, 脾腎陽虛。 “脾陽根于腎陽”, 脾陽不足, 不能化生水穀精微以養肝腎, 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以運化升清。 又“腎主一身之陰陽”, “肝腎同源”腎陽不足必涉及肝的氣陽虛損, 肝陽不足則升發疏泄失調而影響脾腎。 三者相互影響, 此型為慢肝的常見證型, 是後期的嚴重階段, 亦多見於肝硬化。
症見:神疲乏力, 面浮足腫, 形寒怯冷, 腰膝酸軟, 食欲減退, 大便溏瀉, 甚或食穀不化, 滑瀉失禁, 腹滿膨脹, 少腹冷痛。 舌質胖嫩苔薄白, 脈沉細無力或沉遲。 治應益氣健脾, 溫陽補腎兼升發肝陽, 方用溫補脾腎湯(自擬)人參、乾薑、白術、附片、仙靈脾、仙茅、巴戟天、破故子、五味子、黃芪、丹參、虎杖、炙甘草等。

5、脾虛失運 痰瘀互結型:素體脾虛或肝病肝失疏泄, 肝病脾虛, 運化失司, 不能輸布津液, 水濕停聚釀痰;或嗜酗酒, 恣食生冷肥甘, 濕痰內生;或肝病日久, 肝腎虛損, 陰虛則火旺, 煉液成痰, 陽虛則寒濕, 水泛為痰, 痰濕滯留, 氣血凝滯脈絡瘀阻, 痰瘀互結, 致使乙肝遷延難愈。 症見:脅肋剌痛, 形體肥胖, 面色晦暗, 或見赤縷紅絲, 肝脾腫大, 或有脂肪肝。

頭暈心悸, 難眠或嗜睡, 倦怠乏力, 脘悶食差或厭油膩厚味, 噁心多痰, 大便溏而不爽, 朱砂掌。 唇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 脈沉細澀或弦滑。 治應益氣健脾, 運化痰濕兼活血化瘀, 方用健運痰瘀湯(自擬)黨參、茯苓、半夏、虎杖、郁金、厚樸、旋覆花、防風、黃芪、蜈蚣(研沖)、山楂、瓜蔞、土鼈蟲、炮山甲等。
並加服“皂礬七蛭丸”皂角、明礬、三七、水蛭等。 一日三次, 每次服4-6粒。
若脾腎陰虛, 煉液成痰。 症見:消瘦, 面色黯晦, 肝區隱痛或悶痛, 口咽乾燥, 或咽部痰阻, 腰膝酸軟, 頭暈眼花, 煩躁失眠。 舌紅少苔, 脈弦細數。 治應滋養脾腎陰液, 除痰活血, 方用玄杞蠣貝湯(自擬)玄參、枸杞子、何首烏、山藥、茯苓、牡蠣、川牛膝、大貝母、知母等。
6、脾胃陰虛 肝失滋養型:素體精血虧虛,
脾陰不足;或肝病日久, 陰津耗傷, 或醫者投以溫補香燥之劑灼傷陰津, 脾胃陰虛, 肝失滋養, 致使乙肝遷延難愈。 症見:肝區隱痛不適, 失眠多夢, 倦怠乏力, 短氣懶言, 食納減少, 食後腹脹, 口幹少津, 口渴喜飲, 大便幹結, 舌紅舌幹少津, 脈細弱而數。 治應滋補脾胃, 疏肝和胃兼涼血活絡, 方用滋養脾胃湯(自擬)沙參、麥冬、白芍、生地、石斛、扁豆、山藥、赤芍、丹參、虎杖、蒲公英、麥芽等。
7、脾虛血虧 肝臟失養型:脾為生化之源, 肝為藏血之髒, 若脾虛化源匱乏, 脾虛血虧, 肝臟失養, 肝脾虛損, 功能低下, 抗病能力減弱, 不能驅邪外出, 致使乙肝遷延難愈。 症見:脅肋隱痛, 面色萎黃, 肌膚不澤, 腹脹納差, 大便溏薄, 或心悸少寐, 兩目乾澀視物昏花, 爪甲無華或凹陷。 舌質淡白,苔薄白,脈濡細。治應益氣健脾,養血生血兼祛濕通絡。方用補脾生血湯(自擬)黨參(人參)、茯苓、當歸、白芍、桂圓肉、黃芪、阿膠、丹參、赤芍、虎杖、炙甘草、大棗等。
8、脾胃失運 肝氣鬱結型:肝病久治不愈,情懷不悅,抑鬱傷脾,或飲食勞倦,思慮過度致傷脾土。脾虛肝鬱,脾虛則運化失司,化源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免疫失調,肝鬱則肝失條達,一則橫逆犯脾,再傷脾胃,一則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調,不能驅邪(HBV)外出,致乙肝久治不愈。症見:脅肋脹痛,胸脅悶脹,攻掌作痛,胸脘痞悶,噯氣,矢氣稍舒,噁心欲嘔,納呆腹脹,大便溏瀉,善太息,情志抑鬱。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細弦。治應益氣健脾,疏肝解鬱兼活血化瘀,方用扶脾抑肝湯(自擬)黨參、黃芪、茯苓、白術、柴胡、郁金、香附、丹參、麥芽、虎杖、當歸、白芍、白花蛇舌草等。
以上各方均隨證加減,一日一劑,水煎服。3個月為一療程,亦可將藥研粉,一日2-3次,每次服4-6克,糖水或蜂蜜調服,療期1-4療程。

舌質淡白,苔薄白,脈濡細。治應益氣健脾,養血生血兼祛濕通絡。方用補脾生血湯(自擬)黨參(人參)、茯苓、當歸、白芍、桂圓肉、黃芪、阿膠、丹參、赤芍、虎杖、炙甘草、大棗等。
8、脾胃失運 肝氣鬱結型:肝病久治不愈,情懷不悅,抑鬱傷脾,或飲食勞倦,思慮過度致傷脾土。脾虛肝鬱,脾虛則運化失司,化源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免疫失調,肝鬱則肝失條達,一則橫逆犯脾,再傷脾胃,一則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調,不能驅邪(HBV)外出,致乙肝久治不愈。症見:脅肋脹痛,胸脅悶脹,攻掌作痛,胸脘痞悶,噯氣,矢氣稍舒,噁心欲嘔,納呆腹脹,大便溏瀉,善太息,情志抑鬱。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細弦。治應益氣健脾,疏肝解鬱兼活血化瘀,方用扶脾抑肝湯(自擬)黨參、黃芪、茯苓、白術、柴胡、郁金、香附、丹參、麥芽、虎杖、當歸、白芍、白花蛇舌草等。
以上各方均隨證加減,一日一劑,水煎服。3個月為一療程,亦可將藥研粉,一日2-3次,每次服4-6克,糖水或蜂蜜調服,療期1-4療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