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王先生十幾年前, 因多飲、多食, 體重明顯下降而去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糖尿病。 此後, 他一直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 但他沒有很好地控制飲食, 所以血糖控制不穩。 半年前, 開始出現眼瞼浮腫, 夜尿次數增加, 顏面部及雙下肢浮腫。 去醫院做尿常規檢查及腎功能檢查, 出現腎功能下降, 診斷為糖尿病腎病。 可能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個主要併發症, 但它是怎麼發生的呢?
原來這與腎臟的生理解剖有關。 腎臟上有數量眾多的微血管來為腎小球提供養分和氧氣, 就像有許多微血管來為眼部組織提供養分和氧氣一樣。
如果血糖含量持續偏高, 糖化終末產物(AGE)就會在血管壁上沉積, 導致腎臟血管的過濾功能失調。 除了AGE之外, 高血壓、吸入尼古丁以及其他某些情況, 也都可能會損傷腎臟的小血管。 血管一旦受損, 蛋白質分子便會開始從血管的小孔中滲入進尿液, 出現蛋白尿。 隨著蛋白尿的不斷產生, 腎臟的病變也不斷的的惡化, 腎臟血管上的小孔會因血管受損而越來越大, 流失的蛋白質也越來越多。
如果蛋白質的日流失量達到1,000毫克(1克), 就會出現踝關節浮腫, 這是液體聚集的結果。
所以在知道了糖尿病腎病產生的原因之後, 希望大家能夠更透徹的認識這個病, 從原因出發, 釜底抽薪, 來預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