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兒童的常見病, 對小兒的成長發育影響特別大。 專家表示, 如果小兒的貧血症狀得不到及時的改善, 可引起細胞免疫功能缺陷, 使寶寶的抵抗力變差, 容易生病。 那麼, 小兒為什麼會容易貧血呢?下面, 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瞭解小兒貧血的原因。
醫生表示, 正常生產的嬰兒很少會出現貧血, 除了早產兒還有雙胎兒。 但是, 6個月後, 小兒缺鐵性貧血就會比較容易出現, 小兒貧血後會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 多動, 注意力不集中, 反應遲鈍, 不愛活動, 食欲減退, 不愛吃飯, 厭食等, 父母應引起注意。
專家指出, 體內儲存鐵元素不足是導致小兒貧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常新生兒體內儲存鐵一般只夠生後4個月的生長需要, 而對早產或雙胎兒來說的, 他們從母親那兒獲得的儲備鐵減少, 加上出生後生長迅速, 比足月兒更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嬰兒處於生長發育的最旺盛時期, 鐵的需要量也相對較大。 因人乳中含鐵量不足, 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 牛奶中鐵吸收率(10%)比人乳(50%)還低, 因此如4~6個月嬰兒不及時添加輔食, 就容易缺鐵, 人工餵養兒更易如此。
小兒缺鐵性貧血大多起病緩慢, 父母不容易發現, 因此, 父母應在孩子有煩躁不安、不活潑、精神差、食谷不好時就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有無貧血的存在。
看了小編介紹的內容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