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腎炎與腎衰教你巧分辨

 

慢性腎衰竭是由各種慢性腎臟病導致的腎臟功能呈進行性不可逆的損害而形成的結果。 很多情況下, 腎臟原發病的症狀並不明顯, 而腎臟又有強大的代償能力, 即便是50%以上的腎單位遭受破壞, 病人也可無任何不適, 直到腎臟損害達到一定程度失去代償時, 才會出現一些腎衰竭的症狀, 其中消化道症狀是最早也是最突出的表現之一。
因為疲憊、厭食, 見到油膩性食物就想吐, 有時還“胸口”痛的王女士, 經胃腸鋇餐透視檢查, 被診斷為“胃竇炎”, 醫生給她開了雷尼替丁、奧美拉唑等多種治胃藥, 服藥後上述症狀減輕。

此後, 她又去 醫院多次, 醫生都說她得的是胃炎, 治胃藥換過多種, 但病一直沒去根。 近一個月來, 厭食、噁心、腹脹症狀越來越明顯, 為此她住進了醫院。
經全面檢查發現, 她的血色素僅有8、9克(正常11、0~14、0克)、血肌酐414μmol/L(正常44、2~133μmol/L)、尿酸480μmol/L(正常430μmol/L)。 據此, 醫生得出了一個她意料不到的診斷結果: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時, 特別是尿毒癥階段, 體內的“尿毒癥毒素”堆積。 因為正常的毒物排泄途徑發生障礙, 機體為了排泄毒物, 就通過異常排泄途徑排毒, 以減少體內的毒物。 而胃腸道因具有柔軟而廣泛的黏膜和空腔被首先選中。 在正常情況下, 占尿毒素總量的25%被泌入腸腔, 慢性腎衰竭時則增加到總量的80%。
腸道中毒素“流量”的增加, 對胃腸道黏膜產生了刺激,
使其產生化學炎症、充血、水腫, 甚至腸黏膜壞死、脫落, 潰瘍形成, 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消化道症狀, 表現為口腔炎、口腔潰瘍、厭食、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和便血。 因為這些消化道症狀十分常見, 很容易被缺乏警惕性的醫生誤診為消化不良、胃腸炎。
其實, 病人只要作尿常規、腎功能、腎B超或血常規中的任何一項檢查, 慢性腎衰竭都很容易露出馬腳。 所以, 當病人出現不明原因的厭食、噁心、嘔吐時, 一定要想到是不是慢性腎衰竭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