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固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但若沒有護理的密切配合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俗話說:“三分治, 七分養”, 通過合理的調護, 達到減輕病人的痛苦, 縮短療程, 早日康復, 因此, 護理在治療四肢血管疾病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靜脈炎應該如何預防及護理特徵:
1.護理有共性, 又有個性化:不論病變的部位在動脈, 還是靜脈, 周圍迴圈受損, 組織血液灌注量減少是其共同特點, 當血流減少至不能滿足組織代謝所需要的氧氣和營養時, 就會發生組織缺血, 缺氧, 在臨床上表現出許多共同的症狀,
2.對病人的教育和指導是護理計畫有效實施的保障:血管疾病的許多治療和護理方法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有嚴格的適應證, 如動脈供血不足, 患肢應處在低於心臟水準, 則症狀可以減輕, 而靜脈疾病則正好相反, 彈力繃帶對靜脈疾患有促使靜脈回流和保護,
3.心理護理:血管疾病引起的組織缺血, 缺氧而產生的疼痛是慢性的, 長期的, 因疼痛而使病人活動能力下降並影響睡眠, 情緒也隨之變得易激動或抑制, 沮喪, 輕生等;病情惡化, 出現長期不愈的潰瘍, 組織壞疽需要截肢, 多次住院以及日益增加的醫療費, 單位家庭中的煩心事;或因淋巴水腫所致的畸形外觀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打擊,
一, 血管疾病共有的護理問題及解決措施
針對血管疾病因迴圈受損所導致的組織缺血這一共同特點, 護理的首要目的是促進迴圈, 減少組織缺血或阻止其進一步的發展, 其次是解除因缺血造成的疼痛及預防組織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的潰瘍和壞疽等組織完整性受損的問題, 以及對病人進行有關疾病知識和護理技術的教育和指導, 可以保證所有護理措施能順利而正確的實施和堅持, 更好地達到控制病情和預防併發症的目的。
組織灌注不足
護理目標:增加組織灌注量, 減輕臨床症狀, 為了達到增加組織灌注量,
1.促進側支迴圈的建立:慢性動脈功能不全者, 側支迴圈不足直接影響組織的灌注, 患肢缺血性疼痛會限制病人的活動, 不利於側支迴圈的建立, 患肢肌肉將因供血不足和廢用而萎縮, 有計劃, 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 增加活動能促進側支迴圈的建立和增加末梢組織的灌注, 常採用行走和Buerger鍛煉。
2.戒煙酒與調整好的心態:尼古丁, 酒精及情緒波動等均可使交感神經興奮, 引起血管痙攣, 應幫助病人戒煙酒, 同時飲食上少飲或不飲含咖啡因類的飲料, 有外傷的患者因少食用或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3.避免患肢受壓:緊身的衣物, 盤腿或雙腿在膝部交叉坐位, 胭窩下墊東西以等, 都能壓迫血管, 影響動脈供血, 應儘量避免。
4.注意保暖: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和直接接觸冷物品等均可引起動脈收縮或痙攣, 應保持居室溫濕度適宜, 避免直接接觸冷水, 寒冷季節外出應注意保暖, 保暖時間應提前正常人半個月或一個月, 避免肢體露在外面, 衣褲及鞋襪要寬鬆, 柔軟。
5.保護患肢免受損傷:動脈供血不足的患肢, 可能受輕微刺激即能發生經久不愈的潰瘍, 因此, 應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 已出現水泡, 潰瘍或壞疽者, 應保持局部清潔, 採用正確治療方法積極治療, 嚴重供血不足的患肢避免用熱水洗浴,以免增加組織代謝,加重組織缺氧,使病情更快發展,症狀加重。
嚴重供血不足的患肢避免用熱水洗浴,以免增加組織代謝,加重組織缺氧,使病情更快發展,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