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 因為“打呼嚕”到耳鼻喉科就診的患者逐漸增多。 在治療前, 醫生會開出一些檢查單, 某些患者對此表示不理解。 醫生耐心解釋後, 有的患者仍然滿臉質疑, 表示:“我去XXX醫院都沒有開這些檢查, 為什麼你要讓我查什麼多?”
難道這些檢查真是“多餘的”?患者初診時到底需要做哪些檢查?這些檢查都是幹什麼用的?今天我來向大家介紹幾種最常見的門診檢查項目。
第一、全面的體格檢查
包括鼻腔, 口腔, 舌根的視診和觸診, 此外我還會詢問身高、體重, 有時還要測量頸圍和腰圍, 個別的患者還要檢查一下皮膚和全身的情況。
第二、多導睡眠監測
這個檢查是需要門診預約一個晚上的時間, 患者在睡眠監測室, 身上佩戴儀器進行檢查。 它主要評估有無睡眠呼吸暫停;如果有, 是哪一種類型的;嚴重程度如何;等等。 近些年因為健康宣教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患者知道看打呼嚕必須要做多導睡眠監測,
但是有的患者並不是以打呼嚕為主訴來看病的, 我卻仍然會要求他做PSG。
曾經遇到過一個晨起頭痛的患者, 神經科已經除外了顱內導致頭痛的可能性, 我建議他做檢查, 結果顯示是重度睡眠呼吸暫停, 治療以後頭痛很快緩解。
我還遇到過一個不明原因肺動脈高壓心臟功能衰竭的病人, 幾乎排查了所有的疾病, 最後我去會診, 打鼾的症狀不明顯, 但是她家人和我說, 患者晚上睡覺的時候指甲蓋會變青紫, PSG提示是睡眠呼吸暫停比較少見的一種類型, 給予呼吸機治療後症狀改善, 現在5年已經過去, 患者病情非常穩定, 生活可以自理。
說這兩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
第三、電子鼻咽喉鏡
這項檢查主要的目是評估發生睡眠阻塞的部位。 目前學界認為鼻腔、口咽和舌根是三個主要的阻塞平面。 該檢查一般是清醒狀態下完成的, 鼻腔和口腔內會噴少量麻藥, 難受程度比較小。 國內外也有研究顯示, 在患者麻醉入睡以後檢查, 這種條件更接近睡眠時的狀態, 評估結果更可信, 我是贊同這一觀點的。 此外, 電子鼻咽喉鏡需要預約, 因為內鏡屬於潛在有創檢查, 為了防止交叉感染, 必須要抽血化驗乙肝,
第四、CT或核磁檢查
這些檢查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比如擬行鼻腔鼻竇手術, 或者評估咽腔阻塞程度等等。 我個人不把CT及核磁作為初診時一定要做的專案, 如果確實需要, 一定會告知患者檢查的具體目的。
第五、抽血化驗
主要指甲狀腺功能檢查。 經典教科書認為, 因甲狀腺功能減退引發的打鼾或者睡眠呼吸暫停, 發生率不超過百分之三, 因此不建議每一位因為打鼾就診的患者都要化驗甲狀腺功能。 但是, 國外的最新文獻顯示這種情況發生率遠高於百分之三, 可以達到百分之八-百分之十。
我在門診遇到甲狀腺功能減退引發的打鼾的患者,
此外還有一些檢查, 比如下頜骨X線片、上氣道壓力測定、鼻阻力檢查等, 必要的檢查為正確診斷疾病和治療提供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