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 人體水分流失大, 對水分的需求因此格外多, 但喝水的講究也要格外注意。
溫開水散熱解暑最佳:悶熱天氣, 喝杯冷飲貌似舒服, 其實, 攝入冷飲會使胃腸黏膜突然遇冷而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 使平滑肌痙攣, 可以引起胃腸不適或絞痛甚至腹瀉;此外, 貪涼喝冷飲, 冷就會把熱包住, 散不出來, 易引發傷風感冒。
熱飲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 這是國外專家經過測試得出的結論。 熱飲雖然熱, 但喝過之後腸胃會特別輕鬆舒服, 解渴又解乏。 因為身體有體溫調節作用, 一杯溫水下肚, 身體過熱,
少量多次喝水:口渴的時候, 不少人習慣“豪飲”一番, 殊不知, 這種飲水方法對健康並無好處。 少量、多次、慢飲是三條基本準則。 大口喝水可能引起的後果有三:其一, 一次性快速大量喝水, 會迅速稀釋血液, 加大心臟負擔。 運動過後, 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其二, 天熱大量出汗時, 暴飲會反射性地加大出汗量, 進一步增加鈉、鉀等電解質的損失, 因而人們往往產生越喝越渴的感覺;其三, 喝得太快太急, 會把大量的空氣一起吞咽下去, 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脹。
正確合理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裡, 分幾次徐徐往下嚥, 這樣才能充分滋潤口腔和喉嚨,
喝多少水因人而異:正常的健康人可以以尿液顏色來判斷何時應該多補充水分, 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 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可能是喝水太多了。
對於病人而言, 喝水更需因人而異。 例如, 同是心臟病患者, 當患者表現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 每天需適當增加水的攝入量, 以免血液黏稠度過高進而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 但當患者表現為心臟功能衰竭時, 則不宜喝水過多。 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負擔, 導致病情加重。 為了避免加重腎臟的負擔, 急性腎炎、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也不宜喝水過多。 當人感冒發燒時, 自呼吸道丟失的水分比平時要多, 另外發燒體溫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