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從脾論治愛滋病效果好

 觀察方法及療效標準

1. 觀察方法

根據“五省中醫中藥治療愛滋病專案”評估標準, 詳細記錄治療前後症狀體征積分及CD4值, 同時記錄並觀察治療前後血、尿、糞常規及肝腎功能、心電圖、胸透等情況, 做治療前後自身對照比較。

2. 療效標準

有效:臨床症狀體征明顯改善或消失, 總積分下降>1/3, 或CD4值升高≥30%或50mm3;改善:症狀體征改善, 積分下降30%或50 mm3。

三、 治療方法

在原有口服抗病毒藥物及對症治療措施基礎上, 予以中藥辨證調治。

1. 虛勞

見形消神疲, 倦怠乏力, 面色萎黃, 或食少納呆, 或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 脈象虛弱。 辨證為脾氣虛弱,

運化失司, 治宜益氣健脾補中。 方選四君子東加味或參苓白術散加味:黨參15g, 焦白術20g, 茯苓15g, 甘草6g, 山藥30g, 蓮肉15g, 黃芪15g, 當歸12g, 陳皮10g, 炒苡仁20g, 炮薑8g, 扁豆15g, 大棗5枚。

2. 自汗

見時有汗出, 動則加重, 遇勞尤甚, 易於感冒, 體倦乏力, 面色少華, 舌淡苔薄白或膩, 脈細弱。 久病脾肺氣虛, 衛外不固, 治宜健脾益氣, 培土生金, 固表止汗, 方選玉屏風散加味:生黃芪15g, 生白術15g, 防風10g, 當歸12g, 陳皮10 g, 潞黨參15g, 黃精15g, 炙甘草10g, 生龍牡各20g, 浮小麥15g。 隨症加減, 每獲良效。

3.紫斑

見反復肌衄, 時輕時重, 經久不愈。 伴神疲乏力, 面色萎黃, 食欲不振, 婦女見月經淋漓, 非時而下, 色淡質稀, 舌質淡, 脈細弱。 脾氣虛弱, 氣虛失攝, 血溢於外, 故見諸症。 觀察記錄中2例女性患者即並見崩漏證。 治宜健脾益氣攝血,

方選歸脾東加味:黃芪30g, 炒白術15g, 茯苓15g, 龍眼肉10g, 炒棗仁15g, 潞黨參15g, 當歸12g, 甘草8g, 香附8 g, 地榆炭15g, 血餘炭10 g, 白茅根為引。

4. 痰飲、嘔吐

見心下痞悶, 腹脹腸鳴, 時有嘔吐、痰涎清稀, 飲食不慎可見反復, 倦怠乏力, 納差, 口渴少飲, 或形體消瘦, 或便溏舌淡苔白滑膩, 脈呈滑象或細弱。 脾虛健運失常, 水濕不化, 聚而為痰飲。 治宜健脾和胃, 溫中化飲, 方選理中湯合苓桂術甘東加味:黨參15g, 炒白術20g, 甘草10g, 炮乾薑15g, 吳茱萸15g, 肉桂10g, 姜半夏15g, 陳皮10g, 蒼術10g, 炒苡米20g, 茯苓15g, 枳實8g。

5. 氣虛咳喘

見久咳不愈, 氣怯聲低, 遇勞則氣促短氣, 面色少華, 肢倦無力, 形寒自汗, 食少便溏, 腹中氣墜, 舌質淡, 苔薄白或白膩, 脈象濡弱或沉細弱。 辨證為中氣虛弱, 脾肺同病, 治宜補脾養肺, 益氣升陷, 方選補中益氣東加味:黃芪30g,

炙甘草10g, 黨參15g, 當歸12g, 升麻10g, 陳皮10g, 炒白術15g, 五味子15g, 防風15g, 肉桂10g, 炮薑10g, 細辛3g, 大棗7枚。

四、 治療結果

67例患者中共有效28例, 好轉31例, 無效8例, 總改善率88.0%, 有效率41.8%, 治療前後相比有明顯差異。

治療後積分及CD4值均較治療前改善, 且症狀體征積分改善優於CD4值變化情況。

五、體會

中醫對愛滋病的認識目前尚未統一, 但從其病情的發生發展所引起的證候學表現來看, 一是正氣始虛, 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非特異性症狀;二是機體正氣受到嚴重損害, 免疫功能逐漸崩潰而出現的體質虛衰、高度消瘦、咳喘發熱、頑固腹瀉等脾肺腎虛損症狀, 故其治療應以補益為主。 脾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主運化升清, 主統血, 脾氣虛弱, 失於健運,

不能升清降濁;氣血乏源, 統攝無力, 故可見臨床諸症, 因此健脾益氣應是治療愛滋病的基本***之一。 觀察顯示, 本組患者雖症狀、體症表現不一, 但病理“本虛”則一, 辨證均為脾虛失運, 涉及臟腑氣血功能。 因此, 從脾論治獲效良好, 充分體現了中醫學治療特色。

愛滋病是機體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現代中西醫結合對胃腸道免疫功能的研究, 也證實了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與脾失健運有密切關係。 從觀察中還發現, ①應用中藥治療愛滋病無明顯毒副作用, 長期服用對肝腎功能無不良影響, 完全與愛滋病病程漫長, 需長期用藥治療的特點相適應。 ②患者症狀體征的改善、免疫功能與生存品質的提高, 與CD4值提升不呈正相關, 尚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