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輸卵管管腔或周圍的炎症, 引起管腔通暢不佳, 阻礙受精卵孕卵正常運行, 使之在輸卵管內停留著床發育, 導致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
1、輸卵管炎症
可分為輸卵管黏膜炎和輸卵管周圍炎, 兩者均為輸卵管妊娠的常見病因。 輸卵管黏膜炎嚴重者可引起管腔完全阻塞而致不孕, 輕者輸卵管黏膜黏連和纖毛缺損影響受精卵的運行受阻而在該處著床。
輸卵管周圍炎病變主要在輸卵管的漿膜層或漿肌層, 常造成輸卵管周圍黏連, 輸卵管扭曲、管腔狹窄、管壁肌蠕動減弱,
2、輸卵管手術
輸卵管絕育術後若形成輸卵管再通或瘺管, 均有導致輸卵管妊娠可能, 尤其是腹腔鏡下電凝輸卵管絕育及矽膠環套術;因不孕經接受過輸卵管分離黏連術, 輸卵管成形術, 如輸卵管吻合術、輸卵管開口術等;曾患過輸卵管妊娠的婦女, 再次發生輸卵管妊娠可能大, 不論是輸卵管切除或保守性手術後, 再次輸卵管妊娠的發生率約為10%~20%。
3、放置宮內節育器(IUD)
IUD與異位妊娠發生的關係, 已引起國內外重視。 隨著IUD的廣泛應用, 異位妊娠發生率增高, 其原因可能是由於使用IUD後的輸卵管炎所致。
4、輸卵管發育不良或功能異常
輸卵管發育不良常表現為輸卵管過長, 肌層發育差、黏膜膜纖毛缺乏。 其他還有雙輸卵管、憩室或有副傘等, 均可成為輸卵管妊娠的原因。 輸卵管功能受雌、孕激素的調節。 若雌孕激素分泌失常, 可影響受精卵的正常運行。 此外, 精神因素也可引起輸卵管痙攣和蠕動異常, 干擾受精卵的運送。
5、受精卵遊走卵子在一側輸卵管受精, 受精卵經宮腔或腹腔進入對側輸卵管稱受精卵遊走。
6、輔助生育技術
從最早的人工授精到目前常用促排卵藥物應用, 以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或配子輸卵管內移植(GIFT)等, 均有異位妊娠發生, 且發生率為5%左右, 比一般原因異位妊娠發生率為高。 其相關易患的因素有術前輸卵管病變、盆腔手術史、移植胚胎的技術因素、置入胚胎的數量和品質、激素環境、胚胎移植時移植液過多等。
7、其他輸卵管
因周圍腫瘤如子宮肌瘤或卵巢腫瘤的壓迫, 特別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輸卵管、卵巢周圍組織的黏連, 也可影響輸卵管管腔通暢, 使受精卵運行受阻。 也有研究認為胚胎本身的缺陷、人工流產、吸煙等也與異位妊娠的發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