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梅毒孕婦體內的梅毒螺旋體侵犯胎盤後, 經臍帶靜脈而侵入胎兒之後致病的, 屬於先天性梅毒。 此類梅毒早期即可以產生骨關節病變。 後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由皮膚或粘膜接觸, 自裂口及破損處侵入而致病, 少數因輸血傳播。
診斷確切後, 應及早治療。 並要求梅毒患者夫婦, 小兒患者的父母, 必須同時接受治療。 治療前應作全身檢查。 骨與關節梅毒的治療原則為全身治療及局部治療相結合, 但以全身療法為主。
常用的驅梅療法:
1.砷鉍聯合療法
用於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
2.油劑青黴素療法
對患先天性梅毒患者, 兩周歲以內, 按每公斤體重35萬單位計算為一個療程總量, 分10次肌肉注射, 每日或隔日一次。 14歲以下至2歲者, 按每公斤體重25萬單位計算。 一般一個療程總量不超過600萬單位。 共給以治療兩個療程, 中間間隔兩周。
對成人二期及晚期梅毒也以600萬單位為一個療程總量, 每日注射60萬單位。 對復發性梅毒則以1200萬單位為一個療程的總量。
梅毒是以性接觸為主的傳染病, 是可以預防的。
從長遠的觀點看, 應大力開展對梅毒致病的原因及該病對人體的危害性的宣傳, 設法提高人們的文化水準及道德觀念及加強法制的監督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 建立性病防治網, 使梅毒患者早期得到診斷, 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