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審美學角度上看, 身體某些部位長有一顆痣, 就像在字畫上題字用印一樣, 倍添嬌容憨態。 有些美女明星, 口角周圍長著一顆美人痣, 令人羡慕。 這些痣不可能人人都有, 於是“點痣族”就請人在身上以特殊液體點出一顆。
不過, 痣有時也會危害健康。
先天性的痣通常在出生或出生後不久出現。 痣的形態多樣, 按痣生長部位, 可分為皮內痣、交界痣和混合痣三種。 人體絕大多數痣為皮內痣。 手掌、足底或陰囊一般皆為交界痣。 交界痣通常甚小, 表面光滑。 無毛, 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 呈淡棕色或深棕色。 生時即有,
絕大多數的痣是良性的, 有的痣還可以自行消除, 但有些痣可以發生惡變。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①先天性痣較易惡變。 交界痣和混合痣較皮內痣易於惡變, 尤其是生長在皮膚和粘膜交界處(如口腔、肛門、眼睛);②生長在易摩擦的部位;③受陽光(紫外線)長期照射;④長期機械刺激。 如腳底、手部痣經常受到摩擦, 惡變率較高;⑤繼發病毒感染或免疫功能下降;⑥絕經期體內激素變化。
醫學上認為, 痣發生下列改變, 必須提高警惕, 去醫院診治。
1.生長速度突然加快, 短時間內明顯增大;
2.顏色較以前明顯加深, 尤其是變成紅色、白色、藍色或黃色;
3.痣的表面有結痂、出血、潰破、感染等;
4.感到疼痛或瘙癢;
5.痣體上原有毛髮脫落;
6.痣周圍或中間發生較硬的小結節;
7.痣周圍皮膚出現黑色小點或放射狀黑線或黑色圈。
從預防痣惡變的角度來看, 應儘量減少刺激, 洗臉、修面、洗澡應避免觸摸, 更不可有意去捏、掐、摳。 手、足及其他易受機械刺激部位的痣應去除。
有些遊醫或非法行醫者幹起了“去痣”勾當。 他們打著祖傳秘方或美容的旗號, 用一些化學腐蝕劑去痣。 他們未經醫學培訓, 更未學習過手術操作, 容易出事, 或造成感染, 形成大範圍的瘢痕;或損傷附近或深部重要結構。 更為荒唐的是, 去痣不淨, 反成刺激, 可誘發惡變。 故這種“點痣”極其有害, 潛伏著危險。
正規醫院皮膚科或整形外科去痣的方式通常包括腐蝕法、電燒、鐳射、美容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