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專家:間質放療治療肝癌療效好

1.肝癌間質放療的原理

肝癌的放射根治劑裡在6OGy/3。 次6周左右, 而正常肝的耐受劑# (30---35Gy/3-4周)低於這個劑量, 況且90%以上的肝癌發生於肝硬變的基礎之上, 因而當傳統的外照射放療給予大體積的高劑盈照射時, 不可避免地將產生放射性肝炎, 並伴有肝細胞壞死和膽管纖維化。 間質放療則可使較大放射劑量達到腫瘤, 而達周圍正常組織的量很少, 不會造成損害。

間質放療殺傷腫瘤的作用依然是放射線, 但與外照射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特點。 近年來隨著遙控後裝(After loading)技術的應用, 電腦技術的引入, 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發現及影像學技術的進步,

進行肝癌實體腫瘤間質放療具有以下特點:

(1)可在影像指導下, 根據腫瘤大小, 選用單針或多針放療, 準確而徹底;

(2)採用後裝技術, 極大地提高了放療保護的安全性, 輻射源的活度可增強許多倍, 並利於提高插針.、擺位和固定的精度;

(3)應用電腦進行劑量分析, 並通過調整各放射源在不同位置停留時間不同, 使各被照射處達到理想的照射劑量;

(4)選用新型的放射源(137CS、 "'Ir,60C。 等)採用18Gy/h以上的高劑量率, 照射時間短, 可減少病人痛苦, 並利於術中應用, 也適於經皮穿刺插針治療, 安全且方便,

(5)所用同位素的放射線主要是了射線, 在組織內衰減快, 輻射源周圍某一點處的照射盆率與其離放射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在腫瘤中心放射源處的放射線強, 其電離輻射直接或間接作用於DNA造成損傷, 並對RNA,蛋白質及多種酶也造成一定損傷, 發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 最終導致痛細胞壞死.

2.肝癌間質放療的設備與方法

近距離放療後裝機, 及其配套治療計畫系統, 近距離放療常用放射源有”Ts, 192Ir, 60Co.組織間照射配合範本技術可借鑒巴黎劑量學系統的設計治療步驟:①根據CT、同位素掃描、磁共振影像確定靶區, 植針層數、根數、4度、源駐留位、針間距佈局等;②設計治療計畫、確定處方A、參考點劑t, 評估皮膚及鄰周器官受t和防護效果;③製作範本、打孔;④在X光機或CT下校對核布位置和精度。 ⑤做好治療準備後, 實施治療。

當肝上有多個廟結節時, 手術可在開腹情況下進行,

對每個肝廟結節給予放療;當肝上有1-2個痛結節時, 手術在超聲引導下經皮放裡高強度放射源, 對每個肝癌結節給予放療.

3.肝癌間質放療後的病理變化

肝癌外放射治療的某些病例在放射治療以後再進行手術可以看到放射區的廣泛纖維化及腫瘤細胞的退行性變化, 甚至有鈣化或骨化形成者。 由於肝內轉移痛較原發性肝痛對放療更敏感, 目前主要是應用間質放射治療轉移性肝癌, 病理可見以放射源為中心的一定區域內出·現放射性壞死, 遠離放射源的區域不受損害, 但有關其病理變化的特點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4.肝癌間質放療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目前間質放療在肝癌治療上仍處於研究探索階段,

臨床應用還不廣泛.所見報道主要是用於轉移性肝癌的治療, 臨床應用適應證與禁忌證有待進一步研究、總結。

5.肝癌間質放療的療效評價與展望

肝癌間質放療在臨床上的初步應用表明, 肝癌間質放療是一種具有潛在效益的治療手段, 雖然在放療方面, 還不能完全取代不斷改進的外照射, 間質放療與外照射聯合應用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療效, 減少併發症的發生.Nauta對每個肝轉移癌結節給予20Gy (2 000rad )的單次劑量, 取得的生物學效應相當於外照射總量90: 60GY, 治療後CEA下降者占60% (6/10),11次操作, 隨訪1月後, 1例B超可見腫瘤縮小25%.隨著對放射增敏效應的深入研究, 將間質放療與放射增敏措施有機地聯合應用, 或與放射增敏劑或化療或加熱治療或血流阻斷術等聯合應用,

有望獲得進一步療效, 使間質放療的價值得以開發利用。

間質放療在肝癌治療上還是剛剛起步, 目前所見報道主要是用於轉移性肝癌的治療, 並且治療例數較少, 觀察時間不長, 雖然多數病例可取得一定的療效, 但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能否提高或確定其在肝癌治療中的位置, 有待於在更多臨床應用中總結。 間質放療屬於近距離放療的一種, 其它還有腫瘤表面放療和腫瘤內放療, 後者是間質放療的一種特殊形式, 是近十年比較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腫瘤內放療是應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靜脈注射做放射免疫導向治療, 或直接將放射性栓塞劑(微球或碘化油等)經肝動脈或臍靜脈注入, 以達到肝癌內照射的目的。

以達到肝癌內照射的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